大咖说国宝 | 六百多年前的“中国白”有多绝?陈仁海揭秘!

AI划重点 · 全文约1788字,阅读需6分钟

1.陈仁海在厦门市博物馆“国家宝藏”特展上揭秘明代何朝宗款德化窑文昌帝君垂眸端坐像的国宝价值。

2.该作品历经六百年仍釉色完整,被誉为“白色黄金”,展现了明代瓷圣何朝宗的瓷雕技艺。

3.陈仁海指出,何朝宗的创新精神在于将民间工艺提升至文人艺术的高度,如文昌坐像中的科举文化、道教信仰与文人审美。

4.德化白瓷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材质优势,如纯净通透的乳白光泽,使作品具有温润如玉的质感。

5.陈仁海认为,传承德化瓷雕艺术需要将文化精神当代转化,让传统工艺既扎根历史又生长于当下。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在厦门市博物馆“国家宝藏”特展现场,明代何朝宗款德化窑文昌帝君垂眸端坐,玉肌雪骨间,凝着瓷圣匠心。六百多年的时光里,作为“中国白”宗教人物瓷塑巅峰之作名扬四海,让世界看见东方文脉的温润力量。

白瓷万千,这尊文昌坐像缘何成为国宝?何朝宗 “开山立派” 的创新对后世有何影响?为何独德化窑白瓷被誉为“中国白”?且听瓷塑艺术家陈仁海,从专业视角揭秘“中国白”传奇。

图片

凭啥稳坐“国宝”C位

揭开“白色黄金”的秘密

“这件作品是工艺巅峰与中华文化基因的结晶。”谈及何朝宗款德化窑文昌坐像的国宝价值,陈仁海强调:“何朝宗真迹全球存世不足百件,此像历经六百年仍釉色完整,堪称‘白色黄金’。”

在工艺上,何朝宗作为明代瓷圣,瓷雕技艺臻于化境,风格自成一派。文昌坐像指尖的肌理如工笔细描,衣褶的翻卷似水墨皴擦,1280℃高温淬炼出的“象牙白”釉色,让瓷质呈现“凝脂透绢”的玉质感。像背那方“何朝宗印”,不仅是匠人的身份烙印,更是瓷塑与文人篆刻的跨界融合。

置于文化光谱下,该像堪称明代科举制度的立体镜像。文昌帝君既寄托了考生们“金榜题名”的理想,又见证了“中国白”随海上丝绸之路商船远渡欧洲,让 “Blanc de Chine”(中国白)成为西方认知东方文明的文化符号。“这尊坐像的背后,传承的是中国匠人“道器合一”的千年文脉。”陈仁海说。

图片

衣纹如行云 开脸藏慈悲

白瓷“亲和力”背后藏着“八字技法”

“明代瓷圣何朝宗,是世界白瓷雕塑史上的标杆式人物。”陈仁海开门见山,“他的作品神形兼备,如同中国画的笔墨,在瓷质上演绎出‘以形写神’的至高境界。”谈及本次展出的国宝——何朝宗款德化窑文昌坐像,他特别指出了造型上的三大历史突破:衣纹线条如行云流水,既展现神的庄严,又透出文人的飘逸;开脸技法精妙入微,眉眼间暗含对天下学子的慈悲,与道教神帝的庄严仪式感完美融合;整体造型兼具“士大夫的儒雅”与“平视众生的亲和力”,让不同年龄、身份的观者都能产生情感共鸣。

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源于何朝宗对“八字技法”的创造性运用 —— 捏、塑、雕、刻、刮、削、接、贴。从何朝宗款德化窑文昌坐像中便可见一斑:衣纹线条流畅,褶皱处瓷质均匀;开脸精细,眉眼鼻梁轮廓清晰;右手指尖微弯,指甲以细刀刻出月牙形,边缘薄而利落……陈仁海强调:“这八字技法不是简单的工艺步骤,而是将石雕的力度、泥塑的灵动与白瓷的温润融为一体。如今白瓷作品的创作,本质上仍是对这八字技法的当代诠释。”他认为,何朝宗的伟大之处在于将民间工艺提升至文人艺术的高度,正如文昌坐像中,科举文化、道教信仰与文人审美被巧妙编织进瓷胎,承载了天下学子的精神寄托。

图片

冰冷瓷土邂逅“人文温度”

“中国白”缘何“肤若凝脂”

白瓷的质感,色如凝脂,温润如玉,完全不同于金银、石雕的冷硬。

“德化白瓷最神奇的,是它能让冰冷的瓷土产生‘温度’。”陈仁海以其代表作之一——曾作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镇馆之宝的《世博和鼎》为例,他说,“鼎器本应庄重威严,但通过德化白瓷的材质表达,既有青铜礼器的肃穆,又多了一份‘可亲近’的人文关怀,这正是德化白瓷的独特魅力。”

据悉,这种材质优势源于德化特有的瓷土配方 —— 几乎不含铁元素,烧制后呈现出纯粹的乳白光泽。陈仁海进一步科普:“国外骨灰瓷靠添加骨炭增白;而德化白瓷则是‘天生丽质’。”他用“羊脂白玉”作比,“和田玉再纯也有杂质,但德化白瓷通过精细的瓷土筛选工艺,能做到近乎完美的纯净通透。”

正如聚光灯下的何朝宗款德化窑文昌坐像,瓷质细腻纯净,通体无杂色。釉面莹润,呈柔和乳白光泽,光线下质感温润。整尊造像洁白统一,尽显古朴气韵。而陈仁海创作的《世博和鼎》,就特意利用白瓷的透光度,让光线穿过鼎身纹饰,形成‘光影中的礼器’效果。”

图片

气以载道 守正出新

在传统与现代间,让工艺“活”起来

“传承德化瓷雕艺术,不是简单复制古人。”陈仁海坦言,“就像我在创作时,既要恪守‘温、润、明、净、精、巧、秀、雅’的八字准则,又要回应当代审美需求。”在他看来,何朝宗的启示在于“开宗立派”的创新精神 —— 不是技法的堆砌,而是文化精神的当代转化。

“我们身处不同的时代语境,白瓷的表达形式虽不断更迭,但‘气以载道’的内核始终未变。”他通过代表作之一——被作为国礼赠送给170多位国家元首的《和谐世界》元首杯阐释个人理念,“白瓷从来不是单一的存在。它既是被珍藏的艺术品,亦能成为实用器皿,更是承载文化的精神符号。元首杯杯身的纹路,既延续了传统白瓷‘薄如纸、润如玉’的质感追求,又以极简线条勾勒出现代审美。这正是我所坚持的:让白瓷在收藏价值、实用功能与艺术表达中找到平衡点,让传统工艺既扎根历史又生长于当下。”

从明代到当代,千年德化窑火生生不息。“何朝宗用瓷雕定格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我们这代人则要让这份千年匠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陈仁海感慨道。这或许就是国宝的意义 —— 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未来的启示,在守正与创新的接力中,让文化基因永续传承。

图片

《国家宝藏》特展展讯

展览时间:2025年5月18日—8月31日

展览地点:厦门市博物馆临展A(书画)厅

【无需预约,免费参观】

海峡导报记者 刘彦玫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