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车企宣布统一60天账期,造车新势力“天塌了”

为了响应国家发布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就在昨天和今天,多家传统车企集体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缩短至60天内。截止到发稿前一汽、东风、广汽、赛力斯、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长城等等多家车企已经发布相应公告。

图片

图片

此前中国车企账期普遍畸高:Wind数据显示16家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平均周转天数达182天,部分企业甚至超过了365天,中小企业需垫资1年,现金流枯竭导致研发停滞、品质妥协,形成“主机厂压账期→供应商降成本→产品质量风险”的恶性循环。

此次账期改革绝非财务技术调整,而是中国汽车业从野蛮生长走向可持续竞争的成人礼。中国车企60天账期若能落实,有望吸引全球顶尖供应商资源,推动中国从“成本洼地”转向“创新高地”。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除小鹏汽车外,以往公布销量非常积极的造车新势力此时却集体“哑火”(赛力斯严格意义上并不算造车新势力)。一直以来,绝大数造车新势力处于亏损状态。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蔚来在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高达10.5亿元,现金储备已下滑至260亿元;小鹏汽车2025年一季度净亏损为6.6亿元;理想汽车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为6.47亿元;零跑汽车今年一季度亏损1.3亿元;哪吒汽车更惨,已在破产边缘。

图片

可以看到,抛开传统车企转型或孵化的“造车新势力”,在众多“纯血”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汽车是唯一盈利的。现金流就是造车新势力的“命”,一面持续亏损,另一面资本市场目前对新势力信心减弱,融资难度加大,迫使企业更依赖供应链账期维持运营,以往半年或者一年的账期要改为60天,这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在众多新势力中尤为“煎熬”的要数小鹏汽车,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中,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预计公司将在今年四季度盈利。在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何小鹏表示将全面面向自动驾驶研发设计,并将不断加码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投入,AI研发投入将由2024年的35亿加码至今年的45亿元。与此同时,小鹏汽车还雄心勃勃地计划到2025年将海外渠道扩展至550家。而小鹏汇天也是个烧钱且短期内难以看到回报的项目。

亏损多年,小鹏汽车在正需要钱、正想要扩张、正准备盈利的节骨眼上遇到了严厉政策,可谓是压力山大。当然了,政策由不得它不响应,就看后期的执行是不是实打实的,我们也会持续关注。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准时支付的票据转化为驱动创新的资本,中国汽车产业方能真正驶出内卷深水区,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