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蓝皮书: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交叉执行案件累计达26万余件

2025年6月11日,“2025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

《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9(2025)》(“《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总结了2024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取得的进步,并对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客观评估。

推进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4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的推进、各项应用的研发和迭代,均突出强调对诉讼服务的支撑和优化。

2024年,各级法院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依靠信息化赋能诉讼服务,持续提升诉讼服务精准化、便利化水平。

全国法院深入开展跨域诉讼服务改革试点。为解决当事人跨域参与诉讼的实际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指导13家试点地区高院和辖区中基层法院为当事人提供跨域立案、阅卷、材料收转、文书领取、调查取证申请、延期开庭申请等服务,切实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让企业和群众不用千里奔波,“家门口”就能办理各项诉讼业务。

2024年,人民法院信息化按照推动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要求,坚持科技赋能,提升纠纷就地预防化解能力。

2024年,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导下,各级人民法院全面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2024年4月,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线基层单位解纷二维码,提供“扫码解纷”服务,基层治理单位自行受理纠纷5.68万件。

截至2024年12月,1.01万家人民法庭依托调解平台与22.96万家的村委会、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基层单位实现在线对接,指导基层单位通过调解平台“三进”机制累计就地化解纠纷251.4万件。

全国交叉执行案件累计达26万余件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及各地法院着力依靠信息化建设,提升执行能力和执行效率。

优化全国法院总对总网络查控。增强“查人找物”能力是从根本上提升人民法院执行能力的核心环节。

2024年,人民法院继续优化完善人民法院网络查控系统,持续织密联合失信惩戒,推动“查人找物”取得14项新突破,失信联合惩戒取得36项新进展,与公安部、人民银行、工信部、自然资源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单位在“查人找物”、信息共享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推进交叉执行监管系统建设。人民法院及时推进交叉执行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实现交叉执行在线管理。

2024年,交叉执行监管系统覆盖督促执行、指令执行、提级执行、协同执行、集中执行,对全国交叉执行案件实现整理和关联,并提供可视化图表分析。通过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机制,交叉执行案件实现在线调度和指挥。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交叉执行案件累计达26万余件,已取得实质进展案件13万余件。同时,依托交叉执行监管系统,人民法院强化对执行工作的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对交叉执行有实质进展、执行到位、执行完毕的案件深入开展“回头看”,从交叉执行工作必要性、便利性和规范性的原则出发,逐项分析交叉执行案件特性和办理经验,识别和预防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非法干预执行等问题。

推动落实“终本清仓”专项。2024年,人民法院继续优化终本动态管理库,对既有终本案件进行动态管理,有效分出罚金、没收财产、诉讼费类型案件,针对性地优化调整终本案件“总对总”查控策略,进一步激发数据资源活力,确保财产查控资源最优化使用,将发现新的财产线索的终本案件及时恢复执行,实现终本案件的有效动态清理。

持续完善人民法院失信惩戒系统。2024年,人民法院持续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扎实开展区分“失信”与“失能”相关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持续完善失信惩戒系统,优化与中航信、中铁总等部门的数据共享,进一步提升失信惩戒效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