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吃了自采的毒蘑菇,湖南永州祁阳市付先生一家6口住进医院ICU。6月10日,极目新闻记者获悉,付先生5岁的儿子因中毒太深,已经于9日不幸去世。
据极目新闻此前报道,5月29日晚餐时,付先生一家人吃了在山上自采的蘑菇,到了次日凌晨,付先生和他的外公、外婆、母亲、妻子、儿子6口人均出现呕吐和拉肚子的症状,医生说是吃蘑菇中毒,6人都住进了ICU。付先生的一位亲属告诉记者,一家人误食的是灰花纹鹅膏菌,毒性很强。
付先生一家所吃的蘑菇(受访者供图)
付先生5岁的儿子刚到医院时,还对爸爸说:“爸爸,我很好,别担心我。”但上述亲属说,孩子中毒太深,肝脏受损严重,医院后来下达了病危通知书,需要马上找到肝源进行换移植。他们发布信息后,社会爱心人士进行了捐助。
6月10日,付先生的上述亲属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孩子因肝脏严重受损,没能等到肝移植手术,已于9日不幸离世。5个中毒的大人在接受救治后均已脱险,除付先生的妻子还要在医院观察几天外,另外4人都出院了。
付先生的儿子(受访者供图)
此前,付先生在病床上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他很后悔为什么要去捡毒蘑菇,他本来已经答应这个暑假带儿子去看海。
湖南省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付先生的儿子确实已不幸去世。
当前,随着降雨增多
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
切勿凭经验自行采食
山林间的野生蘑菇
谨防中毒
蘑菇中毒的危害😥
毒蘑菇的毒素成分各异,中毒症状也不尽相同。
常见中毒类型可分为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光敏皮炎型7种。
中毒事件中,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最为常见,而急性肝损害型和横纹肌溶解型是主要致死类型。
一旦中毒,轻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及视力模糊、精神亢奋、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害,甚至死亡。
在湖北
常见的毒蘑菇有这些
收藏“避雷”
↓↓↓
鲜艳的蘑菇🍄才有毒?
这些鉴别方法不靠谱!
我国蘑菇种类繁多,已知有毒蘑菇达500多种,其中含剧毒的有40余种。部分人认为可凭形状、气味、颜色等特征自行识别毒蘑菇,而实际上,即便经验丰富的专家也需借助专业设备才能准确鉴别。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
仅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判定蘑菇是否有毒,比如颜色鲜艳的橙盖鹅膏是美味的食用菌;而一身雪白、看似安全的致命鹅膏则有剧毒。
致命鹅膏(图源:深圳龙岗疾控)
3月24日,广东东莞51岁的谭先生误食致命鹅膏,被送入ICU抢救16天,与他同桌的5人仅浅尝几口,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症状。
医院为谭先生实施人工肝治疗。图源:广州日报
误区二:虫蚁不食毒蘑菇❌
一些对虫蚁、果蝇无害的蘑菇却对人有致命伤害,如部分剧毒的鹅膏成熟后易长虫长蛆。
误区三:与银器同煮变黑的蘑菇有毒❌
毒蘑菇中的毒素多为生物碱,不会与银发生化学反应。
误区四: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不少毒蘑菇受伤后既不分泌乳汁也不变色,而部分食用菌,如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后会流出乳汁。
怀疑蘑菇中毒了
怎么办?🧐
尽快就医
蘑菇中毒的潜伏期较短,一旦食用后出现不适,无论症状轻重,都应尽快就医。
及时催吐
如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以免引起窒息。
保留样本
保留中毒人员食用的野生蘑菇样本,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警惕“假愈期”
急性肝损害型蘑菇中毒在临床上存在“假愈期”,即患者在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期过后,虽自我感觉已“康复”,但此时体内已出现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目前对于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药
预防蘑菇中毒
最有效的措施就是
不采摘、不购买
不食用野生蘑菇
一旦误食
应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
对症治疗
来源: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国家应急广播、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