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厚工业沃土 释放澎湃动能
——合阳县坚定不移抓项目促转型蓄势赋能高质量发展纪实
项目筑基 打造“新引擎”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与“硬支撑”,合阳深谙此道。
默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动力电池及国产手机周边产品的民营新能源科技公司,其项目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建设。自投产以来,已接到来自巴基斯坦的2亿元锂离子电池订单。
“我们企业能如此迅速地落户并投产运营,离不开政府的全程跟进服务。从最初谈合作到入驻园区,从手续办理到装修,政府都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让我们省心又省力。”默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波感慨道。正是这样一个个优质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合阳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在煤炭产业领域,西卓煤矿顺利迈入整体联合试运转阶段,全县煤矿实际产能实现大幅提升。在新能源领域,多个大型渠道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华润风电项目相继落地,全县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发展劲头十足,未来前景可期。
走进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塔吊林立,一派火热建设的生产景象。园区以体制机制革新为引擎,在全市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综合监测中拔得头筹,接连斩获全省绿色农产品加工特色专业园区等多项荣誉。
标准化厂房内,企业入驻势头强劲。风和矿用设备、聚沣食品加工等项目纷纷落地,默迪新能源已全面投产。其中,合必居食品加工、海智莱克装备制造项目更是实现签约到投产的“加速度”,厂房内机器轰鸣,工地焊花四溅,尽显发展活力。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合阳对“发展为要、项目为王”理念的坚守。当地通过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项目专班、落实县级领导包抓,建立“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推进、一季一观摩”机制,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向“新”提质 激发“新动能”
5月21日,路井镇东阳村,蔚蓝的苍穹下,坡梁沟壑间草木葱茏。几座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矗立其间,叶片在微风中缓缓转动,为田园风光增添了一抹现代工业的雄浑色彩。
“风力发电是对风能资源的高效利用。合阳这片区域在80米高度的年平均风速达5米/秒,属于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华润新能源(渭南)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齐性海介绍,“新能源开发不仅能有效减少煤炭等常规能源消耗,更以风能的可再生特性守护生态环境,为能源结构均衡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这番话语,道出了合阳在“双碳”战略下的绿色发展实践——当黄土高原遇见现代能源科技,传统农耕文明与绿色工业文明在此交织,正勾勒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合阳地处黄土高原,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县响应“双碳”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县域经济新引擎。
目前,合阳光伏产业多元发展,全县风电、光伏装机达981.6兆瓦。其中,150兆瓦的桂花光伏电站、50兆瓦的智远项目等大型工程加速推进,19.8兆瓦的东旭分布式农业光伏项目创新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模式,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风力发电领域,华润风电230兆瓦、黑池坊50兆瓦风电场、31.8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等已并网发电,这片传统农耕之地变身“绿电”生产新地标。
在合阳,东雷抽黄灌区渠道光伏发电项目更具创新性。项目于干支渠道顶部铺设光伏矩阵,形成“空中发电、地面输水”的立体开发模式。投用后,该项目年发电量可观,还能减少渠道水分蒸发,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提供“合阳经验”。
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不仅让合阳煤炭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大幅降低,更催生出光伏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经济新业态。如今,千兆瓦级新能源基地加速建设,合阳以清洁能源为引擎,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践行“双碳”目标,凭借绿色动能,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合阳的新能源产业不仅是“双碳”目标的践行者,更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随着更多新能源项目落地,这片浸润着诗经文化的土地,正以绿色动能为桨,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
用心服务 提升“软实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是吸引投资的“强磁场”,更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合阳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以优质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5月21日,阳光洒满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北方胜华电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有序运转,一根根电缆在现代化生产线上被精准制造。厂长董林浩站在一旁,难掩内心的欣喜:“我们去年8月入驻,这里的营商环境堪称一流,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企业发展初期,合阳经开区提供了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两年内免租,若后续缴税达标,还会延续免租政策,这极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这家专注于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生产的省级重点企业,凭借开发区提供的“孵化式”服务,迅速在西北市场站稳脚跟,产品已打入国家电网、大唐集团等大型项目供应链。
次日,在陕西合阳风动工具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同样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席福天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智能化数控磨床,进行非圆齿轮马达加工。
“我们加工出来的零件精度可达0.01丝!”席福天语气中满是自豪。
“1丝等于0.01毫米,你算下这是多少毫米?”副总经理雷洪涛向记者卖了个关子,“这就是我们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
这家扎根煤炭产业链上游20余年的“专精特新”企业,2024年销售收入5200万元。这背后是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企业量身定制的税收优惠、技改补贴等政策“组合拳”,让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稳住了基本盘。
合阳的营商环境“组合拳”,既有真招实招的“硬支持”,更有贴心暖心的“软服务”。全县推行的“双包一解”机制,让县级领导一对一挂钩重点企业,架起政企“连心桥”,还有“一枚印章管审批”向镇级延伸、“项目管家”全程服务……
从厂房免租、技改补贴到审批提速,合阳以“软实力”筑牢工业“硬根基”。北方胜华、合阳风动等企业的成长,更是合阳营商环境“温度”促经济“稳度”的生动写照。
仲夏时节,合阳大地工业脉动激荡:光伏矩阵生长,生物基材料集群蓄势,装备车间焊花闪烁……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合阳正以“诗经之乡”的文化底蕴为根,坚定不移抓项目促转型蓄势赋能,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壮阔画卷中书写崭新篇章。(来源:渭南日报 记者 姜晓/文 马周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