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报》头版关注——贵州荔波烈士妈妈和她的“兵儿子”

6月9日,《中国国防报》头版报道《烈士妈妈和她的“兵儿子”》一文,贵州荔波89岁烈属覃连英46年来获烈士儿子战友们接力守护。1979年,其子覃建华在战斗中为掩护战友牺牲,年仅20岁。幸存战友们践行战场誓言"替牺牲战友尽孝",定期为覃妈妈洗衣做饭、干农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还为其修复烈士军装照。每逢清明,烈士弟弟都会赴广西烈士陵园向兄长报平安。这段跨越46年的军民鱼水情,生动诠释了"战友即兄弟,军属即亲人"的深厚情谊。

图片

夏日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青山如黛,碧水潺潺。该县玉屏街道拉岜村一栋四层楼房前,89岁的烈属覃连英站在门口踮脚张望。


“妈妈,我们来看您啦!”看到蒙若勋、孙晋旗、覃土生等几个“兵儿子”走来,覃妈妈一脸欣慰。


1979年2月,在一次战斗中,覃连英的儿子覃建华用生命为部队进攻开辟了通道,壮烈牺牲。后来,覃建华所在连队被授予“突击英雄连”称号,他个人被追记三等功。那一年,覃建华年仅20岁。


“谁活着回去,谁就代替牺牲的战友尽孝!”覃建华的战友孙晋旗至今记得当年战场上的生死约定。这句承诺,化作战友们持续46年的悉心照料。


除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平日里只要有空,老兵们总会结伴走进覃连英家,为她洗菜做饭、干农活……


回想起和“兵儿子”们相处的情景,覃连英红了眼眶:“他们很孝顺,每次来都抢着干活,屋里屋外地忙活……”


覃连英家客厅的墙面上挂满照片,其中覃建华的彩色军装照格外引人注目——照片里的青年身着戎装,目光坚毅。这是2022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协调多方力量,以覃建华烈士唯一存世的学生照为基础制作的。“看到儿子穿军装的样子,我这辈子再没遗憾了。”覃连英摩挲着相框说。


在覃建华烈士的家庭相册里,珍藏着一家人的记忆:有泛黄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有战友们和母亲覃连英的合照,也有家人各地旅游的照片。然而,相册里出现最多的还是家人和覃建华烈士墓碑的合影。


每到清明节,覃建华的弟弟覃建章都会带着家人前往位于广西凭祥市的烈士陵园,向长眠在此的兄长诉说家事。“我告诉哥哥放心,不仅他的战友惦记着我们,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县人武部工作人员也常来走访慰问,帮助家里解决实际困难,家里一切都好……”


说话间,时间已近正午,“兵儿子”们与覃连英握手道别。覃连英双手微微颤抖,眼中饱含感动与不舍,“建华走了这么长时间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你们一直记挂着我……”


“妈,我们都是您的儿子,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您回去歇着吧,过段时间,我们还来看您!”




来   源:《中国国防报》


审 校:秦祥祥 陈飞兵 

编 辑: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