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趟洛阳,给古人上坟

图片


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有一个未圆的考古梦


填志愿的时候被我妈扼杀在摇篮里了。


我妈一直认为她的选择是对的。


理由有两点,一认为我吃不了考古工作者的苦,二害怕我忍受不住诱惑要走上犯罪的道路。


太气人了,她扼杀了一个优秀的考古工作者,扼杀了一个愿意为中国考古事业奉献青春的年轻人梦想,二十年过去,心中依旧不平。


直到上周,我去了一趟洛阳。


虽然天有点热,但每天都觉得有点冷。


因为基本都在地下。


这四天,不是上坟——


图片

某一天夜里去了北邙山,在班超墓前坐了坐


就是下墓——


图片

给大家一个可爱的镇墓兽


甚至还集中下墓——


图片

在洛阳古墓博物馆拍到的一张图,嗯,好的,一定用心呵护。


四天过后,我感觉我妈说的有点道理。


图片


真·考古工作是非常非常辛苦的。


我们这次参观了一个考古工作现场:已经完成了挖掘工作的洛阳西朱村曹魏一号墓。一下车,看见四个大字:考古闲人


图片

当然其实应该是“考古现场闲人莫进”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进入考古现场,更为幸运的是,我们还得到了主持西朱村考古挖掘工作的王咸秋老师的现场讲解。王老师是典型的山东汉子,戴着一顶鸭舌帽(后来我发现他在任何场合都戴着那顶鸭舌帽,仿佛鸭舌帽才是他的本体),说话超风趣,他说,这个墓是在2015年7月19日村民迁坟过程中偶然发现的,他接到消息后一开始还半信半疑,带队勘探之后发现墓室的规模惊人(全长超50米),东西朝向符合曹魏皇室葬制,极可能与文献中“消失”的魏明帝高平陵有关。可是,此地位置偏僻,考古队当时的人手不过,有村民告诉考古人员,最近村子里有人(指盗墓团伙)在转,也在问是不是考古队有发现,实际上,“我们是在和盗墓贼赛跑”


图片


这句话上次听到,是五六年前,海昏侯大墓挖掘负责的杨军老师在给我们讲解海昏侯大墓的挖掘发现时,亦如是说。


不只是当代的盗墓贼惦记,在挖掘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墓室顶部遍布多个盗洞,年代跨越唐宋至近代,如同贯穿历史的伤疤


图片

每次看见这样的盗洞都非常的心痛


前室砖券的顶部残存零星朱砂与墨线,连图案主题都无从辨认,但仍旧可以想见当年的壁画是多么的精美——


图片

看这团祥云多美!想到这个太生气了!!!!


壁画为什么消失?因为有一撮盗墓者(王老师说是清代的)来挖墓里的砖头,挖呀挖呀就导致了券顶坍塌。不过呢,王老师太有毅力了,他居然一路溯源在不远处的龙王庙找到了,但王老师谦虚地说,这并不是他有本事,而是原本上的砖头上是有着“logo”的,这些logo我们也看到了——“澂泥”“沈泥”


图片


连砖头也不放过,我们当然可以想见,这里的随葬品早就被洗劫一空了。留下的只有盗墓贼不屑带走的300余枚石楬(和曹操墓的一样!)——大家可以理解成这是随葬品的吊牌


图片

高八寸金投壶,壶一枚,筹、丹缣囊、柙自副


这些刻有“云母犊车”“银鸠车”等文字的石牌,成为复原墓主生活最后的线索。推荐大家去看王咸秋老师的论文《洛阳西朱村曹魏一号墓墓主考》(王老师特别谦虚地说因为写的“不够好”所以没能发权威),他推断这座墓是魏明帝曹叡高规格安葬早夭的爱女平原懿公主曹淑的大墓。


图片


王老师的理由还是挺充分的。比如,他们发现了两块特别的石楬。一块上书“银鸠车一”,晋人杜夷《幽求子》载:“年五岁有鸠车之乐,七岁有竹马之欢。”鸠车是古代幼儿常使用的玩具,我曾经在洛阳博物馆见过铜制的鸠车,所以,墓主人极有可能是夭折的儿童(琥珀小儿骑羊串饰也很像是小朋友玩的东西)


图片


另一块石楬上写着“七钿蔽结”。“蔽结”即“蔽髻”,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假髻。《晋书·舆服志》载:“长公主、公主见会,太平髻,七蔽髻。”墓主人身份很有可能是一位公主


图片


曹淑的诔文是曹植写的,《平原懿公主诔》里有“二柩并降,双魂孰依”,证明墓室里有两座棺椁,因为曹叡给公主配了阴婚,驸马是他的母亲甄氏家族中的早夭从孙甄黄。这一点从墓中后室出土的4块铁片也得到佐证,这些铁片为垫在棺椁底部的支座,从他们的间距来看,后室原先应当并列放置着两幅棺椁


图片

曹魏大墓平面照片,图源新华社报道。弱弱问一句有没有和我一样磕曹操和曹叡的同好?


可惜,因为缺乏更完整的证据,这一切都只能是推测。


盗墓贼挖开的盗洞,是文明躯体上永远淌血的伤口。当盗墓贼们巧取豪夺的时候,考古工作者搭建保护棚,分层逐级发掘,用竹签和毛刷精密地进行清理,企图保留下历史的每一点痕迹。


图片


因为他们的坚持,因为他们的耐心,终于,在残存的前室墙角,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发现——


图片

琥珀小儿骑羊串饰


当我在洛阳博物馆看见这个小小的红色琥珀静静躺在陈设柜中时,那一刻,真的眼眶湿润。


考古工作者用严谨一点点缝合历史,盗墓者用贪婪撕裂文明——这便是他们的云泥之别。


但这活儿我觉得我确实干不了。进入考古现场我就发现了,以我的粗心程度,感觉确实会把国宝当土坷垃,根本没办法找到,没办法找到。


另外,我回来搜了一下王老师的资料,发现《河南日报》一篇对王老师的报道《考古的魅力在于常有惊喜》里的王老师工作照片,OMO,我看见这张照片都觉得恐高。


图片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我发现我有一个问题,是这次洛阳上坟之后才发现的。


这次,我探访了一座汉墓,一座明代亲王墓,还有原样陈列了许多古墓的古墓博物馆。墓室里格外冷,黑黢黢的壁画残影,甬道深处吹来的凉风,贴着后脖颈子钻,时不时一个激灵,我就立刻想要“更衣”。好几次脱离大部队,上上下下去了好几趟,再下墓道,又要折返,忽然想起一个词:屁滚尿流。


胆小如我,实在太怂。


图片


图片


大家想看我的古墓探访记吗?请接着追踪大型洛阳上坟记(二)

图片


接下来可能会写的选题有:


想和你聊聊,包括但不限于:

汉朝人的豆腐攻略;

汉朝人的唐顿庄园,请客真是太麻烦了;

夜探北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最震撼我的一块墓志铭,来自北邙的无名宫女;


为什么我在洛阳胖了四斤

……


评论区告诉我你们想看什么,我会根据点赞数安排先后顺序的。


图片



*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音乐、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