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谈在伦敦进行了两天,据报有可能延长至第三天。外界相信这意味着双方谈判相持不下,但领衔美方谈判的财长贝森特称会谈“富有成效”,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称会谈进行得“非常非常顺利”。中国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表示,此次两天谈判“专业、理性、深入、坦诚”,双方就落实高峰通话和日内瓦会谈的共识达成了框架。
据彭博新闻社报道,贝森特在10日晚间已经离开伦敦,回华盛顿出席国会听证会。但是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贸易代表格里尔继续留在伦敦进行会谈。贝森特离开会谈举办地兰开斯特宫时对媒体说:“我们进行了两天富有成效的会谈,会谈仍在继续。”
中评社报道,在周一进行了7个小时的会谈后,双方周二的会谈持续了5个小时后暂歇,伦敦时间晚上8点继续谈。到记者发稿时为止,并没有会谈结果的消息传出,但传出会谈可能延续到周三。
此次会谈的焦点是芯片与稀土的出口管控如何放松。美方不具名官员透露,美方的目标是中国加快稀土出口许可证的发放,作为回报,美方将取消最近对中国新施加的芯片设计软件、飞机发动机、乙烷、核材料的对华出口管制措施。
没有参加日内瓦会谈的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加入伦敦会谈,显示特朗普急切盼望中国恢复对美稀土出口。特朗普9日在白宫告诉记者,他从会谈中得到了“好的报告”。他说:“我们和中国谈得不错,中国不易对付。”
卢特尼克10日早些时候对媒体说:“我认为会谈进行得非常非常顺利。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能力和精力,每个人都在埋头密切工作。”他暗示会谈有可能延续到周三:“我希望谈判今晚结束,但如果有必要,我们明天也会在这里。”美国股市闻声上涨。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贸易专家芮恩施(William Reinsch)认为,会谈的长度可能表明谈判存在困难。“特朗普非常担心他的团队能否带着他可以吹嘘的东西回来,而中国似乎在坚持。”这位美国前贸易高官说,“话虽如此,我预计最终会达成某种协议。你可以肯定,他会说这是一次巨大的成功,不管其中有什么内容。”
大西洋理事会国际经济项目主席利普斯基(Josh Lipsky)表示,本周会谈延长可能意味着将进行更详细的讨论,这应该被视为一个积极的因素。但他警告说,不要指望本周会取得重大突破。
大西洋理事会全球中国中心非常驻高级研究员罗伯茨(Dexter Roberts)称,美国决定取消部分技术管制,“在很大程度上将被中国视为一场胜利”。直到最近,解除任何管制的可能性对美方“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在谈判开始前,卢特尼克要求寻求稀土和磁铁的汽车制造商和其他公司提供一份未完成的许可申请清单。他计划在会谈期间要求颁发这些许可证。
新华社周一发表题为“行全球惯例,尽大国之责——中国规范稀土出口合理合法”的评论表示,在中美经贸摩擦深化,关键技术领域遭遇无理封锁的当下,中国强化战略资源管理易引发联想。若将此曲解为短期博弈的“筹码”,实则是矮化了中国政策的战略高度。
新华时评指出,中国的稀土管制是基于国际通行准则、本国产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和履行大国责任的审慎决策,其背后是国际法理、国内治理和全球责任的多重考量。中国期待的是基于规则、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环境,而非零和博弈的恶性循环。与其陷入“脱钩断链”的焦虑或“战略武器”的迷思,不如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理解和适应中国的治理新规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