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遗物】铸剑为犁——戈兰高地,T-34/85
第一期:SU-76i
第二期:三号突击炮
第三期:SU-122i
早在人类文明的初期,战车就与国家的政治、军事活动息息相关。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种类丰富、造型各异的装甲战车更是层出不穷。交战双方都投入了成千上万的装甲车辆进行捉对厮杀。不过,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最终都化为一炉铁水,只有少数被保留了下来;或停靠在各国的博物馆,或干脆安静地停在某个鲜为人知的地方。本系列旨在分享那些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装甲车辆。如果说谁是二战最强的坦克还尚有争论,但论坦克界里的常青树,那绝对非T-34及其变型车莫属。除了活跃了整个苏德战争外,其在战后也一度成为许多国家的主力坦克,叙利亚便是其中之一。在“六日战争”中,叙利亚军队被击毁的T-34/85。注意其指挥塔上的DShK高射机枪的枪架。不过,我们这次的主角并不是这位。而是,这位……当地的老农将损毁后丢弃的T-34/85的残骸进行了一次民用改造。“去雄”——T-34/85的炮塔被移除。对于即将成为工程机械来说,坦克的炮塔已经无用。作为农机,原装的500匹马力发动机也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台更小型的发动机。同样,作为农机,坦克的防护也不再有意义。原有的驾驶员逃生舱门也被切割放弃,以提供更好的驾驶视野。极简风格的驾驶环境。紧邻座椅后方的就是它的动力系统了。据称,经过改造的T-34/85的新功能是处理杨树的农用机械,也算是另一种铸剑为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