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盘活,风向彻底变了

前阵子,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广泛关注。《意见》提出支持企业盘活闲置低效存量资产,要更好发挥国有资本带动作用。

具体来看,《意见》围绕国企存量土地与房屋资产的盘活任务,提出了诸多重要指示。

比如要求加强老旧厂房、低效楼宇、传统商业设施等存量房屋改造利用,推动建筑功能转换和混合利用,根据建筑主导功能依法依规合理转换土地用途。

又比如要求充分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和低效用地,优先补齐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合理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

还提出要支持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建设保障性住房、发展产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在新一轮城市更新行动开启的背景下,中央对于各地存量土地与不动产盘活的关注,更加密切了。对于盘活的方式方法和方向,也提出了更多元的导向。

对于国央企来说,这也是在敦促进一步提升对存量盘活工作的重视程度。而各地近期也都在积极响应,在存量盘活这件事上,已经形成了更成熟的管理体系和更多元的实施模式。

图片

专业水平建设、考核指标推动

国企资管工作走向体系化

要把存量资产管理做到位,最基本的前提是组织架构与制度要准备好。为此,许多国央企都在对内改革,重新设计更符合资管工作需求的团队、业务结构和管理制度。

一是在人员与团队架构方面,以中国铁塔为例。其围绕“区域”这个最小经营单元,通过市场化定位,在以往资产运营的单一职责上,补充完善了营销推介、商机挖掘、项目落地、客户服务等市场经营发展类的职能。

据透露,目前中国铁塔在全国已有超过95%的区域,承接了发展类指标,推动资管团队走向更完善、分工更专业化的新阶段。

而南京一国企集团,则将资产管理职能独立了出来,组建了资源公司。同时还另外成立了商管公司,以“轻重分离”的组织设计,形成“裁判员+运动员”的执行、监管资产管理运营体系。

二是在制度搭建方面,南方电网就做得很精细,他们主要做了三件事。

首先组建存量土地投资开发和资产运营管理专业化平台公司,明确各层级分子公司土地不动产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基本形成“总部牵总、专业公司支撑保障、分子公司各司其职”的工作责任体系。

其次是优化土地规划计划、权属管理、管理监控与考核评价等内部管理流程,明确土地新增、存量土地不动产再利用、土地处置等环节管理要求,全面规范公司土地不动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最后建立了高效协同的工作推进体系,通过组建专班、柔性团队等方式,加强信息共享、成果共用、政策共研。

三是考核绑定。推动资管体系化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工作与考核紧密结合起来。

比如济南市就将实物资产的出租管理,纳入了正向激励考核项目,有效推动国有资产租金收入实现6年连续增长,还推进了全市土地资产和15项行政事业性资产的盘活,施策效果显著。

四是树立资产集约使用的文化。比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就提倡“一切资源向价值创造流动”的理念,建立了资产调剂平台和区域资产库,对资产进行分类评价,然后有针对性的强化闲置资产的盘活利用,以及低效无效资产的治理。

五是推动内部市场化经营,盘活存量资产。

比如南方电网就提倡走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以无偿划转或委托经营的方式,将部分子公司闲置低效物业房产的运营管理权,转交至公司土地专业化运营平台公司,由他们开展合理更新改造后再对外出租。头部国企在用的云资管平台,点击了解

通过这种方式,已经先后盘活了广州、珠海、贵阳、都匀、普安等多地的低效房产,面积总计约20万平方米,实现了闲置低效资产能盘尽盘、焕新赋能,值得借鉴。

图片

数字化技术深度赋能

国企资管智慧程度已大幅提升

对于资产规模与类别都极其庞杂的国央企来说,数字化工具几乎已经成了许多企业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基建”。

当下许多国企的资管业务都和数字化技术融合得越来越紧密,管理效率与准确程度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为存量资产的盘活铺平了道路。

比如广东就上线了“粤易租”资产管理平台,将省属企业的各类土地资源信息纳入平台管理,建立形成土地资源台账。

同时广东还组织省属企业建立统一存量土地盘活项目电子数据库,目前至少已有110宗存量土地入库。当地将按照“盘活利用一批、谋划推进一批、调研储备一批”的节奏,视情动态调整、依次有序推进盘活。

即使是险资企业,也会有强烈的资产管理与盘活需求。此前某险资国企就曾为资产信息难以统计、经营情况不明、经营分析缺少抓手等问题感到头痛。

后来其采用了数字化技术,对集团资产进行了全面的盘点和价值分析,构建起了一体化不动产经营系统,实现了对资产的分类精准管理。

彻底告别传统人工记录的阶段,资管业务流程也实现了全面标准化,建立了资管风控的透明度,令资产的处置工作更加高效。

此前甚至有一地方国企,通过数字化工具短时间内盘清了超500万方规模的资产,对这批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质量完全上了一个台阶。

过去这家国企的资产存在“老、旧、小、散”的问题,许多租赁合同还需要人工去核对,租金也只能人工追缴。每月的租金有哪家租户交了、哪些没交,管理层手里都没有准确的数据,必须找财务系统去查,管理效率很低。戳这里,让国有资产评估有重点,盘活有抓手

其后,这家国企开展了资产的全面盘清行动,通过“一资一档”规范资产数据分类,盘清家底并将所有数据搬到线上管理,实现数据透明、共享,提升了资管业务的整体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此举对企业未来长周期的资产高质量运营意义深远。

图片

图片

多地推动土地多样化盘活

鼓励企业积极收储与再开发

对于闲置的低效土地,许多城市都在探索更加多样化的、灵活的盘活方式,以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进来。这方面广东的一系列实践,值得参考。

首先,广东正在指导省属企业统筹盘活同城土地,协调地方政府开设规划调整、收储补偿、开发报建等全链条通道,创新推出了“权益转移”做法,即交储地块补偿等额抵扣开发地块补缴土地出让金。

在这一导向下,前阵子广物控股集团就制定了在穗的20宗低效土地盘活利用打包方案,明确“9宗自主改造+11宗政府收储”,预计自主改造地块通过“调规增容”,可增加超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物业估值可达350亿到550亿,年租金可达8-10亿元……

知名房企越秀地产去年也曾积极响应地方存量盘活政策,收储了3幅地块,预计可盘活资金约为135亿元。

其次,广东还在推动置换土地物业资源,来解决土地物业资产低效利用问题。

具体来看,就是指导省属企业对地理位置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土地物业,通过“实物置换”“微改造”等提升价值。助力国央企打造可知、可见、可控的资产管理体系,点此了解

通过以上方式,广东得以大幅提升土地盘活的灵活性,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可参与的盘活方式,有利于推动土地盘活工作形成多赢局面。

此外,也有不少企业选择自主对存量资产开展创新再开发。

比如前面提及的南方电网,就结合了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更新的需要,精选了位于城市核心区、居民生活区的存量土地,开发了集光伏微网、独立储能、智能仓库、充电基础设施于一体的智慧能源站。

这些能源站还同步配套建设了可提供餐饮、阅读、休息等功能的城市微客厅,打造“能源+城市休闲”组合的创新资产形态,既盘活了土地,又服务了市民,实现了经济效益与公共效益双提升,这也是十分值得国央企参考的模式。

结语

我国许多城市都已经进入了存量时代。土地作为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素之一,其内在价值始终是饱满而深远的,必须尊重其价值,积极去激活它。

目前,各地政府与国央企都在努力通过更多元、灵活、高效的方式,来管理和盘活存量土地与不动产资源,大量新颖的模式与优秀的案例已经出炉,其他地方要跟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