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哭比亚迪”,这个成就王传福刚刚达成了。
前两次分别是比亚迪第500万、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第三次就是6月6日比亚迪2024年度股东大会。
“我只有一家企业,就是比亚迪!我没有别的企业!”深圳坪山总部,面对台下数百双眼睛,执掌万亿市值的王传福突然哽咽,声音发颤。当一位股东动情讲述“卖掉所有股票重仓比亚迪”时,这位以冷静著称的工程师再也无法控制情绪:“比亚迪就是我的生命。”
2025年5月,比亚迪销量突破38万辆,海外狂卖8.9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激增133%。全球销量排名从第九跃居第五,427万辆的成绩单背后,是440万搭载L2智能驾驶的车辆每天生成3000万公里驾驶数据——相当于人类驾驶员150年的经验,源源不断注入算法血脉。
但光环之下暗流汹涌。股东大会上,一封千字长文被当面宣读,直指比亚迪高端品牌“缺乏情绪价值”“营销拉胯”。
王传福回答:
提问深刻,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工程师文化有优点也有缺点,品牌和公关存在的问题公司在改,核心是怎么把技术转换成情绪。
我们在海外品牌还比较成功,比国内要好。我们增长越快,敌人就越多,各种谩骂,我们没有抱怨,自己努力去做。我们的短板要改善,我也感受到股东对我们的恨铁不成钢,把文章拿给我们回去看一下。
王传福表示:“工程师文化让我们90%精力都在技术上。”更尖锐的攻讦来自外界。就在股东大会当天,比亚迪品牌总经理李云飞在重庆论坛披露:“我们受到的恶意攻击,数倍于蔚来。”
吊诡的是,比亚迪在海外正享受着截然不同的礼遇。澳大利亚车主WayneDopson向《商业内幕》盛赞他的比亚迪皮卡Shark:“豪华程度难以置信!做工媲美奥迪宝马!”这款当地售价29.8万元人民币的车型,比福特竞品便宜近8万,零百加速却达5.7秒。
数据揭示着残酷对比:中国电动车均价23.5万元,欧洲高达54.8万元,美国51万元。当欧美消费者为“半价豪车”欢呼时,国内舆论场仍在咀嚼“性价比”的标签。“海外品牌形象优于国内。”王传福看得清醒。他当场宣布腾势品牌出征欧洲,断言:“海外高端化会比国内更快!”
面对汹涌而来的竞争乱流,王传福在股东会首次亮出原则:“不管我们承受多大的委屈,我们不会拉踩别人,只是把自己做好。”这句看似朴素的宣言,在充斥着口水战的汽车圈掷地有声。当友商将AEB测试变成营销噱头时,比亚迪默默将高速领航功能装进7万元的海鸥——用规模效应把30万级豪车配置拉入平民市场。
“安全是智能驾驶第一目标,其次才是替代人类。”王传福的务实路线背后,是千亿研发投入锻造的底气。2023年399亿、2024年一季度106亿,累计超1400亿的研发资金,喂养着13万工程师构建的技术护城河。拒绝口水战的比亚迪,正用三年14项核心技术路线图、全球2700家渠道的密集布网,构筑一道沉默的护城河。
股东动情的一句“相信你能带领中国汽车站起来”,瞬间击穿王传福的心理防线。泪光背后,是二十年悲壮征程:
1994年,深圳破旧厂房里,28岁的他带着20名工人死磕电池,硬从日本巨头口中夺下全球40%份额;
2003年,宣布造车时股价腰斩,他咬牙坚持:“走错了我也认!”;
2019年,光伏、储能全线溃败,利润暴跌40%,站在生死边缘;
2020年,特斯拉杀入上海,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暴跌72%,他搬进车间三个月,最终举着通过针刺实验的刀片电池嚎啕大哭。
从被嘲“电池厂凭什么造车”到手握5.9万项专利,从无人看好到全球第五,这位“技术疯子”用半生赌注换来中国汽车的尊严。
王传福的目光投向更远的疆域:“年产销1000万辆的里程碑必须实现!”为实现这个“时间不会太长”的目标,三支利箭已离弦:
1.千亿智能力量:投入1000亿研发AI大模型,5000人智驾团队锁定安全优先路线,2026-2029年密集释放新技术;
2.高端化背水一战:仰望U8升级长轴版,腾势借海外口碑反攻国内,王传福以军事术语定调:“这是必须打赢的战役!”;
3.全球诺亚方舟:自建8艘滚装船降低海运成本35%,泰国工厂10个月登顶销冠,匈牙利基地破欧盟关税壁垒。中东版仰望U8售价达295万元——国内的2.5倍,印证着“体系出海”的溢价魔力。
当会场散去,王传福独自走过摆满专利证书的走廊。从20人小厂到13万工程师军团,从9港元股价到万亿市值,这位哽咽的硬汉比谁都清楚:真正的胜负不在发布会的聚光灯下,而在实验室数据屏的微光里,在滚装船破开的浪花中,在全球消费者用钱包投下的信任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