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历任社联主席陈望道、罗竹风、夏征农、李储文等都是德高望重、令人敬仰的前辈大师。
近年来在秦绍德主席和王战主席的领导下,社联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接力棒现在交到我的手上,我将热情投身工作,竭诚做好服务,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和大家共同奋斗,努力跑好这一棒。
一是努力加强团结引领,牢牢把握“联”的定位。社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将努力把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好。
一方面要进一步密切与社科界的广泛联系,团结引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多提创新之策,多建睿智之言,切实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齐心协力把中央赋予上海的战略使命落实好,把上海的发展蓝图实施好。另一方面,要及时反映社科界的愿望和呼声,充分激发专家学者的研究热情,为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舞台。
二是努力凝聚智慧力量,充分发挥“合”的优势。社联是全市社会科学界的联合组织,社联的优势正在于发挥整体效应、组织联合攻关、进行集成创新。我们将继续努力凝聚社科界智慧力量,共同担负起属于我们的新的时代任务。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党中央赋予社科界重大而光荣的战略任务,也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上海社科界已经持续深耕多年,推出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我们要接续奋斗,汇聚各学科力量,对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形成的重要经验、提出的重要观点、凝结的重要思想进行学科化整理、学理化阐释,努力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
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是上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首要任务,研究阐释好习近平文化思想,梳理总结好最佳实践地建设的工作实践,上海社科界责无旁贷。我们要统筹力量资源,聚焦研究重点,改进学风文风,拓展研究深度广度,努力推出一批能够代表最佳实践地建设水平的研究成果。
我们要继续深化学术公共服务五大平台建设,着力凝聚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不断把社科“合”的优势发挥得更好。
三是努力服务育人育才,推动事业薪火相传。一座城市人文精神的积累需要一代又一代学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要走在全国前列,就必须拥有一支学科门类齐全、学术修养精深、年龄梯度合理的学者队伍。
我们要继续坚持人才为先,持续加大对青年学者成长成才的支持力度,让青年人才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成果得到肯定。推动上海社科界老中青三代学人薪火相传。
我们要加强学术环境建设,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着力营造学风优良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更好地为繁荣发展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厚植人才之基。
社联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之家,我们将努力把上海社联打造成为上海社科工作者的精神家园、思想高地,把我们的社科界联合会建设成为社科人才“群英荟”。
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委宣传部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好委员会和主席团的作用,紧密团结全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凝心聚力、履职尽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