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开始,我们研究夜视仪的使用。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配件问题,因为夜视仪不是夜视摄像头,也不是什么数码行军仪,而是战术装备,要让其发挥效能,则必须使用正确的配件。
配件问题我们讨论三个方面:基础配置,强化配置以及战术配置。
具体解决的是在使用夜视仪时,让其发挥作用的最低配置以及如何使用时更加稳定舒适以及发挥更高战术价值。
1.基础配置
挂载
基础配置中,首先解决夜视仪的挂载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配件:
1.翻斗车。通过使用比如L4g24翻斗车,可以将夜视仪与头盔连接,并且能够调节出瞳距离、倾斜角度、高度等,以适应使用人员的实际需要;
2.头戴式支架。若不使用头盔,也可选用特定支架,通常配发夜视仪厂家都会提供相关的配套支架。应用时,例如任务需要佩戴奔尼帽,也要求夜视能力,就可以使用与之相适配的支架。
另外有些头盔可能没有自带连接翻斗车与头盔的基座(现代军队极少会没有),那就需要额外按照支架基座。
电池盒
通过电池盒与夜视仪连接,可以延长续航时长。常规的双目夜视仪本身可以使用电池供电,一般续航在30~40小时左右,使用电池盒通常能延长到80小时左右,但是具体数据要根据具体的型号来确定。
此外,电池盒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配重功能,用于平衡头盔的前后重量,提升佩戴夜视仪的舒适度。
激光指示器(PEQ)
武器配置方面,激光指示器是结合夜视仪最基础的装备。
它应该至少具备不可见激光与不可见光照明的功能,以实现主动瞄准。使用机瞄或倍镜是很难在夜视仪视野下瞄准目标的。
2.强化配置
完成基础配置,表示如果配发了微光夜视仪,就已经“能用”了。
但是如果要更高效运用,使用时更加舒适安全,则需要一部分强化配置装备,具体来讲,包括以下配件:
1.固定绳。它能强化夜视仪与头盔的连接,减少晃动,还具备防丢功能。
夜间行动时,夜视仪一旦掉落,摸黑寻找极为困难,而开启白光又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使用防丢措施能减少此类情况影响行动的可能。
2.遮光罩。在极暗环境下行动或渗透时,使用遮光罩可基本遮蔽夜视仪的反光,避免产生眼部光圈。从而可最大程度减少我方的白光暴露。
3.增大景深装置。因为夜视仪本身无法自动对焦,但是使用这种镜筒前的装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节进光量,自动调节焦距。但是也正因此,夜视仪的亮度会被影响。
4.橡皮筋。按特定方法,将橡皮筋捆绑在夜视仪上,可使整体结构更为稳固,减少因为频繁翻拉或剧烈活动,产生的损坏风险。
3.战术配置
最后要讨论的是战术配置,主要用于提升整体的战术效能。
1.频闪灯。要具备不可见光功能,可在夜视仪条件下实现敌我识别与一定范围的补光。
2.不可见光的荧光棒,同样用于夜视仪条件下的标识与敌我识别。
3.可调节亮度的增高倍镜红点瞄具。常规高度的红点瞄具,也能用于被动瞄准,但是需要倾斜头部,才能透过夜视仪看到目标,这样非常不舒适,因此使用增高架,就会让颈部处于一个稳定自然的状态。
如果红点过亮且不可调节或调节范围太窄,在夜视条件下可能会产生散光,导致目标难以看清,因此需调暗亮度以实现被动瞄准。
***
tips:
同样,我们关于夜战的理论与技术也是层层递进,相互补充的,这是一个系统,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
如果存在笔者没有讲清楚的,有问题的,或者其他想了解的内容,还请各位积极留言,我们会在问答环节进行梳理和交流。
夜战基础体系
付费精选
【6000字干货】特种作战中使用枪灯应用弱光战术的七条原则及操作建议
【3000字干货】标准三人小组跟踪监视技术
【多图八千字长文】俄FSB信号旗特种部队反恐演练全流程细节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