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罕见曝光飞龙-60A,一击穿透350毫米钢板,中国巡飞弹正改写战场规则!
央视近日罕见报道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外贸型巡飞弹——飞龙-60A。这款武器凭借“又准又稳”的性能吸引了广泛关注,其强大的打击能力甚至可以击穿350毫米厚的钢板。作为现代战场上的新锐装备,飞龙-60A不仅展现了中国在无人化武器领域的技术突破,还为外贸市场提供了新的竞争利器。
那么,这款巡飞弹究竟有哪些亮点?它的技术优势又能否在国际市场脱颖而出?
飞龙-60A的首要优势在于其卓越的环境适应能力。无论是零下严寒还是零上酷热,这款巡飞弹都能保持稳定工作。这种性能使其能够胜任边防海岛、沙漠高温以及极寒地区等各种复杂环境,成为一款真正的“全天候”作战武器。
此外,它支持单枚发射或集群发射,能够对目标进行密集覆盖,作战方式灵活多样,显著提升了战场应用价值。
在打击能力方面,飞龙-60A同样表现不俗。通过试验,它成功击穿了350毫米厚的钢板,证明了其对轻装甲和中装甲目标的强大毁伤能力。而它的协同作战能力更是令人眼前一亮:飞龙-60A不仅能够实时侦察目标,将毁伤数据传回指挥中心,还能配合火箭弹进行精准打击。
如果目标未被完全摧毁,后续火箭弹可以继续攻击;而如果需要,它还可以通过“自杀攻击”模式直接摧毁核心目标。这种“侦察-打击-评估”的闭环作战模式极大提升了作战效率。
从外贸市场的视角来看,飞龙-60A的竞争力非常突出。与国际主流巡飞弹相比,它在性能上毫不逊色,同时在价格上更具优势。比如,美国的Switchblade系列和以色列的Harop巡飞弹虽然在全球市场上表现抢眼,但飞龙-60A在极端环境适应性、侵彻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方面展现出更强的综合实力。而其“高性能、低成本”的特点也使其在新兴市场中更具吸引力。
飞龙-60A的成功不仅是中国巡飞弹技术的又一次突破,也为中国武器装备的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动力。近年来,从歼-10CE战斗机到飞龙系列,中国高端武器装备正在凭借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逐步打开国际市场。飞龙-60A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无人化、智能化作战领域正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变。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和应用场景的拓展,飞龙-60A不仅将在边境防御、反恐作战和海岛攻防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将为全球巡飞弹市场注入更多“中国方案”。这款性能卓越的巡飞弹,正在以其精准打击能力和战略意义,重新定义现代战场的作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