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足球队在收官战中凭借王钰栋的进球1-0战胜巴林,结束了18强赛征程。
2.王钰栋在点球大战中顶住压力,将球打进巴林球门,为球队锁定胜利。
3.然而,国足在比赛中表现不佳,进攻端缺乏有效战术,导致比赛过程混乱。
4.伊万诺维奇在执教过程中,战术调整不力,未能解决球队进攻问题。
5.尽管如此,国足在本次世预赛中取得了比上届更好的成绩,展现了未来崛起的希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如果不是王钰栋顶住了千钧压力打进点球,这收官战国足将又双叒叕毫无尊严可言。
我从u20亚洲杯就发现,王钰栋真可以说是中国足球当今的天命之子——无论在俱乐部还是国家队,从领导到教练组,从老将到新人,给他的信任、荣宠和托举,都是史上罕见的。
当然了,小伙子也确实挺能扛事儿,经过一番var纠缠之后,还是把球像炮弹一样轰开了巴林球门,让这场比赛变成了自己国脚生涯的一次迟来的冲锋号角。
起码可以奠定他在未来国家队里相当牢固的战术地位和精神地位,这很好——而最关键的是,如果这个球没打进,我们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场本来就沦为友谊赛的收官战。
以及,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伊万这次带领国足征战18强赛的全历程。
下面牢骚话开始——以本场坚持菱形中场到打了25分钟左右到平行中场,再到最后时刻干脆又打起415的国足战术变化来说,伊万好像确实也没给国足解决任何进攻方面的实际问题。
譬如,谢文能的这两个堪比“校队水平”的角球——
和又双叒叕陷入对手包围圈的单后腰——今天是黄政宇(有一说一,他今天表现相当不错,可以说是仅次于王钰栋了)。
以及,除了把球给张玉宁,再没有其他任何思路的上半场。
讲道理国足首发阵容其实也是个55分的阵型,只不过依然只有张玉宁的回做、王钰栋的拿球+突破算是能打出来的战术,其他毫无存在感可言。
从逻辑上来说,用徐浩扬补充双后腰后、从而最大程度保持王钰栋的左路冲击力和门前双前锋的压迫,这是国足理论上形势最好的一段时间。但最后5分钟分别把韩鹏飞、王子铭派上场组成三中锋,好像又在说明,伊万根本也对“正常套路”下国足的攻击力没什么自信。
反正就是堆人,拼呗——就跟之前的很多场一样。
这就是我总是重复的意思——伊万总是在心态和自信上有一定造诣的,不行就发狠、不要命,而且这批国足球员也确实挺有这个劲儿,虽然技术水平就那么回事儿,也确实愿意拼、也能拼。这起码说明队伍凝聚力和团结力还在。
但确实真的没啥进攻套路可言,完全是有一搭没一搭。这也就不能说王钰栋最后20分钟内连续拿球自己射门叫做“独”了,也不能说其他人没有得到什么机会(比如刘诚宇,今天就完全成了锋线上的耗材),实在是给你机会也不中用啊。
这种情况下,我不禁想起了之前最善于前场搅合的拜合拉木——假如今天这场有他在,或许国足的局面会比之前更好一些?反正也没有任何战术可言,就瞎拼呗。但他的被弃用,却又让人对伊万的真正意图有点疑惑:国足究竟除了拼,还有没有其他的招数呢?
我感觉他总是相信国足会有,但每次总是在比赛中被现实教育、然后被迫再回到“拼”字上面。能拼明白,就会像今天一样,靠韩鹏飞、王子铭这种生力军敢死队式地拿到结果;拼不明白,就会像跟印尼那场一样,前场5个人一字排开,却没有任何传球的办法。
说到底还是一片混乱的局面——在18强赛已经大结局的时刻,发现国足还是这么个情况,真是件挺让人难为情的事儿。
显然以上这些牢骚话,都不会被任何有效的“媒体数据”记住。国足以胜利完成了这次世预赛,也算是超越了上届的最低点,在实力明明下降的情况下拿到了比上次更好的结果,或许还会因为王钰栋一代的崛起,被当作未来的一次正面的启示,也说不定。
还是那句话,假如不是王钰栋最后以这种决绝和英雄主义的方式终结了比赛,真的不知该如何为国足这次18强赛收尾。但我写下这篇文章,显然也不是仅仅为了记录王钰栋个人生涯的一个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