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芯片,华为任正非最新发声!

图片

美国商务部对华为昇腾芯片发出“使用风险”警告,这种戏码我们已经看了太多次。但任正非接受《人民日报》采访的最新回应却出人意料地平静:“中国做芯片的公司很多,美国是夸大了华为的成绩。”

这句话背后,藏着中国科技产业最稀缺的一种品质:清醒。

众所周知,芯片产业链足够庞大,所以也不是华为的独角戏,而是一场大合唱。当美国习惯性夸大华为威胁时,中芯国际在成熟制程的稳步推进,长江存储在NAND闪存领域的突破,寒武纪在AI芯片的深耕,这些企业共同构成了中国芯片的生态版图。任正非的清醒在于,他明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整个产业的风险。

图片

美国越是聚焦华为,越说明其他中国芯片企业的发展空间被严重低估。

近年来美国对华为的“警告”已成固定节目。从首次制裁至今,华为经历了从5G设备到智能手机,再到AI芯片的多轮打击。但戏剧性的是,华为的每次跌倒都伴随着更强势的回归:技术依然领先。这种韧性不是靠运气,而是每年千亿研发投入堆积的技术护城河。

所以从旁观者视角来说,美国的警告函某种意义上成了华为技术的“认证章”,每次制裁都意外地为华为做了免费广告。

华为的昇腾芯片采用自研达芬奇架构,寒武纪走的是自主研发路线,这些差异化路径恰恰就是证明。任正非说“许多公司做得不错”的潜台词是:中国芯片需要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枝独秀。

美国对华为的过度关注暴露了其战略误判。他们以为遏制华为就能遏制中国科技,却忽略了整个中国科技产业的协同进化能力。一个华为的背后,会有十个“小华为”。

更讽刺的是,美国的制裁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芯片的去美化进程——长江存储的232层NAND闪存已经跳过美国技术,中芯国际的工艺同样如此。这恐怕是美国始料未及的。任正非的清醒发言给中国科技界上了一课: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必盲目自大。

当美国沉迷于对单一企业的打压时,中国科技企业更应该静下心来,在基础材料、制造设备、设计软件等“硬骨头”领域持续投入。毕竟,芯片战争的胜负,从来不取决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总体来看,任正非的淡定与华为的韧性给出了另一种可能——中国科技产业完全可以在压力下走出自己的节奏。当美国政客还在为“华为威胁论”自导自演时,中国的芯片军团早已悄然布局下一盘大棋。

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就藏在任正非那句轻描淡写的“许多都做得不错”之中。

图片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