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货秘籍:出现这几种表现,需要警惕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简称“门-体分流”)异常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临床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是终末期肝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我国HE的病因仍以乙型肝炎肝硬化为主,其次是酒精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尤其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等非感染性肝病导致的肝硬化发病率逐渐增加。在长江流域,血吸虫病也曾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

一、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益阳市中心医院专家表示,HE是一个从认知功能正常、意识完整到昏迷的连续性表现。

患者可出现轻微认知障碍、注意力减弱,到明显性格变化、计算力下降、行为异常、言语不清,甚至出现昏睡、昏迷等症状。

二、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

临床上,90%以上MHE/HE存在诱发因素,常见诱因包括感染、消化道出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高蛋白饮食、利尿、大量放腹水、便秘等。去除HE的诱因是治疗的第一要务。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

三、肝性脑病的药物治疗

1.乳果糖:可以通过酸化肠道减少血氨(其升高可能是导致肝性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的吸收。此外,乳果糖能刺激结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缓解便秘。

乳果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15~30 ml,2~3次/d(根据患者反应调整剂量),以每日2~3次软便为宜。必要时可配合保留灌肠治疗。

2.利福昔明:可以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繁殖,减少产氨细菌的数量,减少肠道NH 3的产生与吸收;对结肠微生物区系产生有益的调节作用,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有益细菌的生长。应用剂量,800~1 200 mg/d,3~4次/d,口服。

3.门冬氨酸鸟氨酸:门冬氨酸鸟氨酸通过促进肝脏尿素循环和谷氨酰胺合成减少氨的水平,改善肝功能,还可以预防肝硬化相关的肌肉减少症,从而提高骨骼肌去除氨的能力,可明显降低患者空腹和餐后血氨。

4.微生态制剂:可增加肠道有益细菌数量;还可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和氧化应激,从而增加肝脏的氨清除。

5.中医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联合抗肝纤维化的“双抗治疗”可以改善及逆转肝硬化病程,扶正化瘀片/胶囊、安络化纤丸和鳖甲软肝片等中药通过扶正补虚、活血化瘀等功效,发挥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改善免疫功能、减轻肝脏血液循环障碍降低门静脉高压等作用,对于肝硬化HE的改善和预防有较好的作用。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 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2024 年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4, 32(9):
799-812.DOI:10.3760/cma.j.cn501113-20240630-00309.

图片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邓葵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