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授信:垒起“金窝窝” 孵出“金蛋蛋”

图片
图片

新源融媒讯(记者 张洁、县委组织部通讯员 李玮、则克台镇通讯员 赵志舟 报道)“这笔100万元贷款就像及时雨,今年我扩大养殖规模的资金难题全都解决了!”新源县西门塔尔牛养殖大户努尔买买提・吐尔逊江抚摸着新引进的优质种牛,难掩兴奋之情,“依托全县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我新建了现代化棚圈,养殖规模扩大了一倍,年收入直接翻倍!”作为首批 AAA 级信用户,他见证了 “信用当钱花”的惠民奇迹。

图片

 资金短缺一直是农牧民创业致富路上的“拦路虎”。则克台镇铁木里克村作为传统农牧业村,村民主要依靠畜牧养殖和种植业增收。随着土地流转加速、活畜市场交易量攀升,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愈发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村 “两委” 与县中医医院驻村工作队创新推出 “党建引领、组织搭台、银行唱戏、群众受益” 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以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全力破解 “担保难、融资贵、审批慢” 等痛点。

图片

为精准构建农村信用体系,村里将信用管理与村规民约深度融合,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借助《新源县推进“党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和新源农商银行信用体系评价标准,将信用管理与村规民约“嫁接”、群众积分“捆绑”,创新实施“积分汇总 + 评定信用 + 评议等级 + 核定公示 + 动态调整” 五步工作法,积极打造“整村授信”工程,将辖区范围内符合认定标准的852户村民开展全覆盖信用评级。通过将信用积分与文明乡风、产业发展挂钩,全村授信总额达2727万元,较上年增长32%,AAA级、AA级、A级信用户分别达21户、57户和577户。授信农户不仅享受利率优惠,还能体验 “线上申请、随借随还” 的便捷服务,真正实现信贷资金 “送上门”。

图片

作为首批挂牌的AAA级信用户,家庭牧场经营者阿里努·热个木江在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的全程指导下,成功通过农商银行“信用户”政策申请到50万元贷款。资金到位后,他迅速启动标准化养殖升级计划,从昭苏县引进200头优质皮山红羊,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这个政策太给力了!” 阿里努看着圈舍里膘肥体壮的红羊,满脸笑意,“如今我的养殖规模扩大了近两倍,通过科学化管理,预计年出栏量能达到500只,收入比之前翻了不止一番!” 

图片

为确保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村“两委”建立“一户一策”帮扶机制,重点支持妇女、青年创业群体。AAA级信用户中的创业者可享受 3.45%的最低年利率和3至5万元专属额度,通过参社入社、资产流转等方式,帮助低评级农户提升授信等级。同时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农户通过手机即可查询额度、申请贷款。 

图片

政策红利激发创业热潮中,刺绣能手沙依绕古丽・斯热阿勒凭借 AA级信用评级,获得15万元低息贷款,她将克孜哈勒达克刺绣手工作坊升级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刺绣合作社,带动17名妇女年均增收2万余元;“过去村里人对金融、信贷知识了解太少,想发展没有钱,如今通过‘整村授信’降低了授信门槛,解决了这些村民贷款难、贷款慢等问题,我们手上有了钱,干事、创业都有底气了!”沙依绕古丽发自内心的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为她带来的“好运气”。 

图片

同村的村民艾力汗・木合达尔汗借助3万元线上贷款拓展馕店电商业务,连锁店开得红红火火,他还计划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打造特色馕品牌。

 在“整村授信”的推动下,乡村振兴动能澎湃。2024年,当地通过“整村授信”,村企合股联营发展生态旅游创收,村集体收入达到110万,人均增收1100元,人均收入跃升至2.26万元。2025年全村471户,贷款达到2386万元。“接下来,我们计划用好金融授信贷款,与周边农村合作社建立深度合作,设立乡村振兴专项培训基金,邀请农业专家开展技术指导,系统提升村民的种植养殖专业化水平。" 村党支部书记特列吾别克・波拉提卡德信心满满的说道,"我们要让金融 ' 活水 ' 持续滋养乡村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图片

从传统农牧业村到信用示范村,从“缺钱不敢干”到“信用‘贷’来新机遇”,铁木里克村的实践证明,“党建 + 普惠金融” 模式正为乡村振兴铺就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康庄大道。


⏩⏩⏩⏩

监制:李列红

审核:肖伊红

责编:张   洁

编辑:岳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