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王水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写入中央文件标题 彰显攻坚克难精神

王水雄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社会学院教授

图片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写入中央文件标题。《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9日正式公布,从公平、均衡、普惠、可及等方面提出10项务实举措。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学院教授王水雄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这份《意见》在诸多领域都具有指导性意义,尤其在教育、医疗和就业等中国普通民众急难愁盼的重点问题领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体现了中央和国务院直面困难,协调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

注重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关于《意见》的亮点和特色,王水雄表示,首先,“普惠” 是底色。《意见》注重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尤其注重民生服务的下沉,强调县域,即县级及以下基层领域,支持提供有针对性的普惠性服务,以此提升基本兜底保障水平。在人才调配方面,突出城乡统一协调;在数字智能技术与公共服务相融合的领域,也强调可及性,能切实为以县域为核心的基层群众解决根本性问题。

  此外,“普惠”还体现在对“同权利”的强调上。如,保障户籍人口、农业转移人口及灵活就业人员在多方面享有同等权利,这对城市的就业与消费意义重大。在医疗方面,提出建立城市医联体、开展面向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异地服务等,这些都是《意见》中的亮点。

更多公共服务将全国性串连

      其次,“便捷”是要求。王水雄表示,根据这一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将诸多服务,尤其是教育、医疗等民生基础性服务的许多方面都构建起串连关係。例如在教育领域,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开展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等;在医疗领域,着重强调远程医疗服务;在婚姻登记方面,支持全国跨地区办理,突破户口所在地的限制。这些举措都极具意义。

  “由此可以设想,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公共服务实现全国性串连。比如在法院审判方面,是否也能借助信息化机制进行全国联动,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公正判决,特别是在经济领域的案件审判中。”他说。

强调政府购买提供公共服务

王水雄还提到,“协调”是方法。《意见》尤其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增加民众的可选择性,强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新增公共服务事项。比如在医疗领域,鼓励商业力量参与,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满足群众多层次用药保障需求,这体现了对市场力量的重视,而非 “一刀切”。又如“一老一小”普惠服务特别是普惠託育方面,强调了“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运营可持续”,支持用人单位开展相关服务;在住房方面,强调通过政府採购引导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

文章来源:香港文汇报

微信编辑:张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