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农田装上浇水“神器”,实现智慧灌溉!

还在凭“感觉”给农作物浇水?
昌吉市农民
用上了高科技“神器”
效果真的不一样!

眼下,昌吉市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进入夏季田间管理关键期。市水利部门在全市24块典型农田布设土壤墒情检测仪,帮助农民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灌溉,提供精准服务,促进农作物节本增效,推动节水农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当前,昌吉市10万亩制种玉米正值起身拔节的关键期。在三工镇庙工村制种玉米种植户李锋的玉米地里,市水利管理站工作人员正在指导他用土壤墒情检测仪检测土壤的温度、湿度和含水量,为玉米科学灌水提供依据。“土壤墒情检测仪主要由传感器、电源系统和显示模块三部分组成。工作原理是利用土壤的介电常数和土壤水分的关系,按照设定好的测定频次,采集、储存和处理数据,由传感器通过介电常数变化测算土壤含水量。使用土壤水分监测仪后,每亩地节水20%,增产100公斤,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昌吉市水利管理站灌溉科工程师陈海情介绍。
图片
李锋今年种植了180亩制种玉米,地里安装了两台土壤墒情检测仪。他根据数据精准灌溉,玉米的长势明显好于往年,还节省了5040元的水费。“过去我们农民给农作物灌水全凭经验,浇多了,容易造成板结,浇少了,影响产量。如今装了这个‘神器'后,既节约了水,玉米长得又好。”李锋说。
图片

昌吉市7.17万亩冬小麦已经全面抽穗扬花。市水利管理站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麦田,指导农民应用土壤墒情检测仪对冬小麦进行科学灌溉,确保夏粮丰收。

图片
“没有用土壤墒情检测仪时,1亩地大约用水360立方米,去年用了这套设备,1亩地节省用水60至70立方米,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预计今年亩产还能提升50公斤左右。”村民张玉林说。
图片
今年
昌吉市投入68万元
在9个乡镇的小麦、棉花
玉米、番茄等24块典型地块
安装了45台土壤检测仪
运用物联网技术精准量测
土壤温度、水分和用水量
为农民科学灌溉
节本增效提供服务

图片
昌吉市水利管理站副站长卢春雷表示,后期将持续开展量测工作,结合土壤温度、墒情、作物生长周期等数据,构建“量测、分析、预警、调度”一体化的智慧灌溉体系,并完善灌溉制度,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节水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记者 成石麟 刘华 通讯员 薛霞




END





编  辑:徐   诺
责  编:任自强
审  核:陈   燕
监  制:范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