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白酒行业看着红红火火,可背后倒下的牌子,那也海了去了。
老话说得好,“哪有一帆风顺的行当”,白酒也逃不过这个理儿。有的牌子,就因为一步没走对,把多年攒下的家底儿给败光了;也有的,明明抓着一手好牌,愣是给打得稀烂,这纯属是自己作的。
今儿咱就唠唠那些曾经响当当,最后却却难见它们的踪影的“倒霉酒”。下面这3款就是典型,看看你喝过没?
第一个,枝江酒
这可是湖北当年响当当的“门面酒”,稳稳占着鄂酒的半壁江山。在上世纪90年代末那会儿,它在湖北卖得那叫一个火,销量稳坐头把交椅。2002年那阵子,一年就能挣6个亿!要知道,那时候茅台一年也才18亿。
在当地老酒友心里,这酒是湖北为数不多能跟茅台五粮液掰掰手腕的硬货。
可惜啊,也就过了十几年光景。当年那句“知心、知己、枝江酒”的调调好像还在耳边响着呢,可这酒,现在真没多少人喝了。
不少老酒友都说,这牌子算是让‘自己人’给搞砸的。为啥呢?这些年枝江就没闲着,使劲儿推新品,可愣是没捧出个能打的当家产品来。虽说以前那个瓷瓶装的枝江小曲,在市场上还挺吃香,但枝江自己没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可惜了。
第二个,国康1935
这牌子真是可惜了!虽说这几年慢慢往上走,口碑和销量都见涨,可还是错过了酱香白酒最火的那黄金十年。
国康老家在贵州仁怀的茅台镇,是贵州的老字号酒坊了,90年代改制才成了现在的国康。在茅台镇那地界儿,国康酒业就像个低调的隐世高手,本事大着呢,就是不爱显摆。
国康酿酒历史老长了,手艺代代传,正宗得很!这两年,国康酒在国外可是出尽了风头:康10在2023年IWSC大赛上拿了银奖,康30更猛,直接在ISGC国际大赛上捧回了金奖!这实力真是没得说!
国康酒业一直就认准了酿酒这个事儿,还下了大功夫,把原来茅台酒厂的酿造工程师范应华给请来了,让他带着老师傅们一起,专门负责打磨1935的工艺,把国康的老手艺传下去。
从蒸粮、发酵再到取酒,每一步都做得贼精细,一点马虎眼都打不得。光是原浆酒,老师傅们就得用大曲坤沙工艺,花整整一年的工夫来酿。这酿好的原浆,还得在地窖里老老实实待上五年!为啥?新酒它涩口啊,这五年就是基酒脱胎换骨、变得醇厚老熟的关键。好基酒加上真老酒这么一调配,一瓶好酒才算真正成了。
这酒倒出来,酒体透亮还带点微黄,看着就馋人。抿一口,那叫一个醇厚,浓郁的酱香味儿直往鼻子里钻,喝一口就让人有点上头。喝完半天,那香味还在嘴里转悠,真是让人忘不了。这才是实打实的好酒。
第三个,白沙液
这葫芦瓶的外形,在一堆白酒里特别显眼,拿在手上,或者挂腰上,都挺有范儿的。名字也好记又好听,朗朗上口。湖南长沙那地方气候潮湿,微生物多,所以酿出来的酒味儿特别醇厚,当年可是不少人都爱喝。
可惜后来酒厂路子没走对,在酿酒工艺上投入少了,慢慢就没了以前的竞争力,渐渐淡出了人们视线,成了过去的老物件儿。
第四个,秦池
它的出名经历,那叫一个传奇!最开始它也就是在山东那块儿有点名气,但这酒厂眼光贼长远,在打广告上真舍得下本儿,直接把央视最黄金的广告时段给抢下来了。再加上酒本身质量确实硬,一下子火得不得了,买的人蹭蹭往上涨,那会儿真是风头一时无两。
可惜啊,后来酒厂产的那点酒,根本跟不上突然暴涨的需求量,出了外购基酒的新闻,结果就闹出了不好的消息,牌子也砸了,从此就开始走下坡路,到现在基本已经少见踪影了。
回头看看这些酒的兴衰,就能明白一款酒想一直站稳脚跟,真的太难了。起起落落,才是大多数白酒的常态。不知道大伙儿有啥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