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赴炉霍县上罗科马九年一贯制学校送教活动
夏木成荫添新绿,送教暖光映初心。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炉霍教育教学质量,6月5日至6日,由四川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任助理伍思瑾、历史教师谢凤鸣、道法老师万一萱组成的四川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帮扶志愿队奔赴炉霍县上罗科马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送教帮扶及经验交流活动。
道法析理弘远志,历史溯源探春秋。6月5日上午,四川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帮扶志愿队进行了学科示范教学。
道法课
万一萱老师的道法课《国家好,大家才会好》以加沙儿童生活现状为切入点,结合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政热点,引导学生辩证分析国家利益与全球治理关系,深化“家国共同体”认知。
历史课
谢凤鸣老师的历史课《北伐战争》以情境教学贯穿始终。谢老师用与《两只老虎》同样旋律的《国民革命军军歌》作为导入,通过“以参会代表的身份写一份两会记录”“设计黄埔军校导游词”等沉浸式任务,生动诠释“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历史规律。
交流互动
两节课结束后,听课老师们就观摩课堂的感受与思考与两位授课老师进行了交流互动。他们对这两节课给予了一致好评,并表示万老师和谢老师对图片与视频资料的恰切运用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此外,听课老师就不同评价模式下对课堂设计与安排的疑惑与两位老师进行探讨。
课例分享与交流结束后,四川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任助理伍思瑾以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经验为主题作《新苗欣荣凭何育 良木葱茏自此栽》专题分享。她从培养缘由、培养目标、培养成果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出发,重点介绍了学校“2+4+5双轨”青年教师发展与培养模式,阐述了如何实现青年教师培养目标、策略和方法的统一,并具体分享了青年教师发展与培养的四种操作模式。
6月6日上午,四川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帮扶志愿队与炉霍上罗科马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代表,围绕历史教研组建设与大思政课程建设继续开展座谈,助力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谢凤鸣老师
谢凤鸣老师系统介绍了“三维度四阶段”的教研组发展模型,强调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三维同步;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引领期四阶递进。
伍思瑾主任助理
伍思瑾主任助理分享了学校是如何以“课程”和“活动”为抓手,系统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大思政课程体系,设计丰富多彩的思政育人活动,完善正向多元的评价体系,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进而实现学生思政素养提高、全员育人的思政队伍持续优化的目标。
结对互助,共促发展。交流最后,炉霍县上罗科马九年一贯制学校多吉主任表示:“送教活动为炉霍教育注入新动能,尤其在教研体系构建和资源整合方面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既为炉霍县上罗科马九年一贯制学校师生带去了前沿的教学范式与灵动的课堂实践,亦搭建起两校教育智慧双向流通的桥梁。相信,未来两校定能继续以心手相牵的热忱,在教育帮扶的征程中镌刻下温暖而坚实的篇章。
(图:谢凤鸣 文:万一萱)
(来源:四川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