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紧密对接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及南沙“五港联动”发展策略,广州南沙区人大常委会日前邀请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基层干部及企业代表等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再造南沙发展新优势提出意见建议。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胡霞建议,南沙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多重国家战略优势,以超常规思维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全体干部职工主动作为、大胆探索独具南沙特色的改革开放路径。
区人大常委会港湾街道工委主任贺雪明建议,充分发挥环港科大(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作用,构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全周期服务新路子,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等。
“应加快落实科技创新系列政策,通过新型研发机构补助、研发奖励、金融扶持、人才补贴、社会服务等多元举措。”区人大代表李广荣建议,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多条腿走路”,通过产学研合作、数字化转型等持续健康发展。
区人大代表黄盛标建议,充分发挥“图南”计划、“国际化人才九条”、“青出于南”计划等政策综合效能,整合大湾区(广东)国际人才驿站、南沙湾区青年驿站等平台资源,优化就业创业、成果转化、服务保障平台,加大引进港澳、国际化等各类人才资源,激发人才活力。
针对传统产业转型,广州市瑞高包装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运龙建议设立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企业资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实现“制造”向“智造”迭代。
接下来,南沙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发挥代表“桥梁”作用,全面加强与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各界联系,广纳民智、汇聚民意,主动做南沙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以“人大智慧”助力南沙实现优势再造,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人大应有力量。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魏丽娜 通讯员:吴海章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魏丽娜 通讯员:吴海章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廖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