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天气
真是又热又湿
传播登革热病毒的主要“凶手”
——伊蚊也在疯长
5月下半月
发现192处“不合格”
6月7日,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5月下半月(5月16日—31日)的全市伊蚊密度监测结果,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大。
在全市设置的426个监测点中,不合格的有192个,占了45.07%。
5月下半月监测数据显示,深圳中高密度监测点占比为11.98%,与5月上半月(8.15%)相比上升了3.83%。
不合格的监测点中——
高密度有14个
中密度有37个
低密度有141个
51个中、高密度监测点中居民区和公园均占了16个,这些点很可能就在你身边!
这14个高密度监测点
登革传播风险高!
高密度监测点意味着
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
就可能在周边片区引发登革热流行
本次监测发现的14个高密度点如下:
✎ 高密度监测点(14个)
6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刘起勇介绍,全国疾控系统蚊虫生态学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南方省份媒介伊蚊(俗称“花蚊子”)密度已经处于快速上升期,广东、云南等局部地区存在登革热传播扩散风险,需要重点防范。
这37处蚊子有点毒
可能就在你家附近!
这37个中密度监测点,说明有一定的登革热传播风险:
✎ 中密度监测点(37个)
下面这张图,是各区蚊子监测的“成绩表”。分数越高,说明合格的监测点越多,“安全系数”越高。
不见面就能传
发展严重可致死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由于会剧烈疼痛,又会被称为“断骨热”。
它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皮疹。
如果2周内有登革热疫区旅行史,或自己活动的城市有确诊病例,再加上上述症状,则很有可能中招了。
如果怀疑是登革热感染,建议及时到附近医疗机构进行登革病毒抗原检测,具体检测点可通过以下方法查询:
① 关注“深圳疾控”微信公众号;
② 在菜单栏选“便民服务” 👉 “登革病毒检测点”
目前,登革热只能对症治疗,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一旦发展为重症病例,可能会因为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所以,无论病情轻重,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及时就医!
有出行计划的市民朋友
尤其要注意
一定要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速速转发周知
统筹整合:罗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