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陆军前总司令帕特里克・桑德斯上将声称:英国国防部已制定应对与中俄同时爆发战争的计划,并假定冲突可能由印太地区的 “大规模对抗” 触发。
例如中国启动武力统一进程,进而吸引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力量,此时俄罗斯可能对北约领土采取行动。
桑德斯强调,若要避免北约因无法应对 “侵略” 而终结,唯一出路是迅速 “重整军备”。
这并非其首次释放类似信号,卸任前他便暗示英国面临来自印太地区的 “威胁”,如今更直接将中俄并列视为战略威胁,为北约扩军造势。
桑德斯的表态背后隐藏着多重战略考量。一方面,其试图推动北约 “亚太化”。尽管前任北约秘书长曾称北约不会进入亚太,但新任秘书长吕特已推翻这一承诺,英国早早宣布在日本安排 “常驻舰队”,北约成员国 “组团” 进入南海军演也渐成常态,介入地区争端的意图愈发明显。
另一方面,英国试图以意识形态为导向,将中俄塑造成 “同盟”,挑起阵营对抗,借此逼迫盟国提升军费开支,减轻自身防务压力。
同时,在特朗普孤立主义思潮影响下,欧洲若实现 “自强”,美军在欧洲军事存在可能减少,英国便有机会与受欧盟掣肘的法国争夺欧洲 “领头羊” 地位,其看似关注亚太与东欧,实则在为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战略体系铺路。
对中国而言,此类言论需高度警惕。从军事层面看,英国海军已能组建两个配备 F-35B 隐身战机的航母战斗群,虽无固定翼预警机,仍对解放军海军构成一定 “代差” 压力。
面对北约 “亚太化” 企图,中国需进一步强化 “区域拒止” 体系 —— 这套基于台海等潜在冲突场景构建的防御体系,已能对潜在干涉力量形成有效威慑,但随着外部势力介入可能性增加,南海等区域可能成为新的博弈场,需提前做好战略部署。
外交层面,中国应继续深化与区域国家的合作。过去十多年,无论是日韩等美国盟友,还是东盟国家,均从对华自由贸易中获益,这也解释了为何极端反华政客在区域内难有持续市场。
中国可借此向周边国家清晰阐述利害关系,巩固共同利益基础。至于英国,若其沉溺于 “日不落” 旧梦,执意陷入 “修昔底德陷阱”,终将自食其果。
在全球化深度交融的今天,任何试图通过军事对抗维系霸权的幻想,都终将被时代潮流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