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治疗耐药难破?2025最新诊治指南颠覆性更新!

胃癌作为中国发病率第二、病死率第三的恶性肿瘤(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数据显示,年新发病例约48万例,死亡病例约37万例),其诊疗策略的迭代始终是肿瘤领域的研究焦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作为本土临床实践的权威纲领,每一次更新都紧密衔接国际循证证据与中国本土研究。

本文将从分子诊断、围术期治疗、晚期系统治疗等六大维度,整理介绍《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5)》的主要更新要点,以飨读者。

分子诊断标准:从粗放分类到精准分层

2025版指南在分子诊断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首次将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状态从传统的“阳性/阴性”两分类升级为四分类体系:高表达(IHC 3+或IHC 2+/FISH+)、中表达(IHC 2+/FISH-)、低表达(IHC 1+)、不表达(IHC 0)。这一调整源于抗HER2治疗药物的迭代——从曲妥珠单抗到德曲妥珠单抗(T-DXd),不同HER2表达水平患者的治疗响应差异显著。例如,DESTINY-Gastric06研究证实,T-DXd在HER2高表达患者三线治疗中实现10.2个月的中位总生存期(OS),而中低表达人群的探索性研究正在进行中。

Claudin18.2检测从Ⅱ级升至Ⅰ级推荐(1B类证据),阳性定义为≥75%肿瘤细胞呈现IHC 2-3+膜染色。作为胃癌治疗领域的“黑马”靶点,Claudin18.2在20%~40%的胃癌患者中高表达,佐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一线治疗新选择。此外,EB病毒状态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b表达被纳入Ⅲ级推荐,为新兴靶点药物(如抗EB病毒免疫治疗、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可手术切除胃癌:治疗前移与方案优化

新辅助治疗迎来重大突破: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患者新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单抗的Ⅱ级推荐(2B类证据),这一策略基于免疫治疗在微卫星不稳定型肿瘤中的卓越疗效。化疗方案方面,DOS/FLOT方案晋升为I级推荐,SOX方案成为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新选择(1A类证据)。术后辅助治疗中,SOX方案凭借RESOLVE研究5年随访数据(OS非劣效)取代XELOX,成为新标准。

手术策略更趋个体化:删除No.14v淋巴结清扫常规推荐,强调根据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及患者耐受度制定清扫范围。

不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分层管理与腹膜转移新策略

针对T4b/淋巴结融合固定患者,指南首次明确需多学科诊疗,并根据HER2/MMR状态选择全身强化治疗(如免疫联合化疗)。腹膜转移管理引入分层推荐:全身化疗联合腹腔化疗被列为CY1P0/CY0P1/CY1P1患者的Ⅰ级推荐(1B类证据),这一方案通过局部药物浓度提升,显著改善腹膜转移患者预后。

晚期胃癌免疫治疗:全人群覆盖与耐药突破

一线治疗呈现多元化格局:
HER2阴性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人群从综合阳性评分(CPS)≥10放宽至CPS≥5;卡度尼利单抗(PD-1/CTLA-4双抗)联合XELOX成为不限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I级推荐,其全人群中位OS达15.0个月,PD-L1 CPS<5人群死亡风险降低30%;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在CPS≥5患者中展现显著获益。
HER2阳性人群维持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化疗的Ⅰ级推荐,尤其适用于PD-L1 CPS≥1患者。
二线及耐药后治疗取得关键进展:
卡度尼利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紫杉醇在AK109-201研究中逆转PD-1耐药,OS/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ORR达48%。
dMMR/MSI-H患者二线治疗中,帕博利珠单抗从Ⅱ级升为Ⅰ级推荐。
靶向治疗:抗体偶联药物药物与本土创新突破
一线靶向治疗新增Claudin18.2阳性患者的佐妥昔单抗联合方案,客观缓解率(ORR)达43.2%。二线治疗拓展至紫杉醇联合呋喹替尼,OS延长至9.6个月,且在非弥漫型胃癌亚组中获益更显著。全球首款口服紫杉醇溶液纳入推荐,其中国Ⅲ期研究证实非劣于静脉剂型,且脱发、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三线治疗中,德曲妥珠单抗凭借DESTINY-Gastric06研究数据,成为HER2高表达患者的优选方案,ORR达28.8%,OS达10.2个月。
特殊人群管理:个体化与联合策略
老年/体弱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作为Ⅲ级推荐,为无法耐受化疗的患者提供生存希望。
多靶点共表达患者(如Claudin18.2+PD-L1+)需综合临床特征选择方案,目前尚无标准治疗,亟待探索联合策略。

注:本文为该指南共识主要更新内容摘取,详细内容请参照原文。

参考文献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5[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5.

来源:康迅网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