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传播扩散风险!重庆疾控紧急提醒

图片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不会通过空气、接触、乳汁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后通常会出现头痛、皮疹、肌肉酸痛等症状,目前无疫苗和特效药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2025年截至目前,美洲登革热病例较去年同期上升200%,其中巴西病例已超过300万例;东南亚病例已破十年来峰值;欧洲部分国家也出现本地病例。国内疫情已北扩至江浙沪、河南等省。


监测数据显示,我市每年5月开始,绝大部分区县媒介伊蚊密度均较高,存在因输入病例引起登革热本地传播的风险,截至到10月,均为我市登革热发生高风险期。


重庆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

01

防止蚊虫叮咬。到户外活动时要穿好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室内装防蚊纱窗,睡觉时要挂蚊帐等。

02

及时清除蚊媒孳生地。对室内外的水缸、花盆、罐子、废旧轮胎、竹筒树洞等积水处要及时清理、换水,并翻盆倒罐,避免蚊虫孳生。

03

提高自我就诊意识。14天内有登革热疫情发生地的旅居史者,若出现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及时就医,主动告知旅居史。

04

旅行之前,应提前了解旅行目的地近期的疫情风险提示,掌握预防措施;出境人员需要关注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发布的旅行健康提示。


新闻多一点>>>


中疾控:

局部地区存在登革热传播扩散风险


6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刘起勇介绍,全国蚊虫生态学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南方省份媒介伊蚊(俗称花蚊子)密度已处于快速上升期,广东、云南等局部地区存在登革热传播扩散风险,需重点防范。建议在夏季之初和雨季到来前,及时清理室内外积水、保持环境整洁,减少蚊虫滋生。


你患的可能不是流感

而是登革热


感染登革热后会出现全身剧烈疼痛,因此又被称为“断骨热”。典型症状如下:


高热:突发高烧(40℃以上);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


三红:面红、颈红、胸红;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登革热最初症状和感冒、流感相似,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区分:


登革热:引起的发烧一般为高热(40℃以上),还有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症状,常出现较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等表现;通常无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图片

▲图源:广东疾控


感冒与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为明显,皮疹和全身疼痛不明显。


2024年7月,西安一男子出境游返家后发烧至40℃,因怀疑途中受凉劳累导致感冒,便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新冠核酸、流感抗体、出血热抗体等一系列检查均无异常,男子转至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一步诊治。


医生问诊发现,男子除反复发热外,还有恶心、呕吐、腹泻、牙龈出血、头痛、眼眶痛及肌痛等症状,结合其东南亚旅行史,确诊为登革热。


不想被登革热“偷袭”?

做好这些预防措施


预防登革热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被蚊子“叮”上。


目前已确认有四种型别的登革病毒,由于不同型别毒株无交叉免疫,因此可能发生二次感染,且二次感染的人群患重症登革热的风险更高。


图片


误区一:感染登革热可以吃布洛芬


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药,治疗重点是用止痛药控制疼痛,通常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如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会增加出血风险。


误区二:被蚊子叮咬后涂抹牙膏或肥皂水能预防登革热❌


牙膏和肥皂水仅能缓解蚊子叮咬后的瘙痒症状,无法杀灭其携带的登革热病毒。





生活小贴士


1.进入草丛、树林等蛇类易出没区域,穿高帮鞋、长裤,必要时使用登山杖 “打草惊蛇”。

2.蛇多在夜间活动,非必要不在夜晚进入山林、荒地,如需出行务必携带强光手电筒。



垫江融媒新闻热线
74617091
垫江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服务热线
74680999




来      源:第1眼新闻

编      辑:宁思娣

校      对:唐子杰

值班编委:杨亚洲

声      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重庆奇策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