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前总理谢尔盖・斯捷帕申,他在接受 “俄罗斯 - 1” 频道专访时坦言,俄罗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对乌克兰问题的判断是 “重大的战略失误”。“我们曾以为,兄弟般的乌克兰人民不会离开。”
这句看似平静的表述,背后折射出俄罗斯对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深刻检讨,以及三十年来国家命运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
作为曾担任联邦安全局局长、内务部长等要职的资深政治人物,斯捷帕申的反思直指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的战略缺位。他指出,冷战结束后,当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时,莫斯科错误地依赖 “天然情感纽带” 维系对乌克兰的影响力,却忽视了现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崛起。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迅速介入,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度的系统性渗透,逐步重塑乌克兰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走向。俄罗斯未能及时识破这一战略竞争,反而在关键历史节点上陷入战略迟缓。
“我们本拥有足够资源改善与乌克兰的关系,也有能力寻找乌克兰内部的合作力量,但我们错过了机会。” 斯捷帕申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当年决策失误的惋惜。事实上,乌克兰作为苏联时期最早萌生独立意识的共和国之一,其社会结构与精英阶层早在 1990 年代初就已开始摆脱 “苏联共同体” 的心理依附。然而,俄罗斯仍以 “兄弟情谊” 为基调处理对乌关系,未能及时切换至现代国家间 的利益博弈思维,导致乌克兰逐渐滑出其战略影响范围。
这种战略误判的后果在后续岁月中逐步显现。从克里米亚危机到顿巴斯冲突,再到如今全面爆发的俄乌战争,俄罗斯不得不以激烈的军事手段弥补三十年前的战略懈怠。
斯捷帕申的反思揭示出一个残酷现实:历史机遇的错失往往伴随长期代价,当俄罗斯最终意识到乌克兰问题的本质是地缘政治竞争时,双方已陷入难以调和的冲突漩涡。
值得关注的是,斯捷帕申的表态并非孤立。近年来,俄罗斯学界与政界对 90 年代对乌政策的反思逐渐增多,核心议题集中于如何平衡 “历史情感” 与 “现实利益”。
正如分析指出,俄罗斯的教训警示世人:在民族国家意识主导的国际秩序中,任何基于 “亲缘想象” 的战略判断都需让位于对权力格局变化的理性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