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铁岭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 深耕文化沃土 绽放快乐之花

图片













夜幕降临,开原大戏院内灯光璀璨,锣鼓声、欢笑声交织成一片。舞台上,演员手绢翻飞,唱腔嘹亮,一段《马前泼水》引得满堂喝彩。


这里,是铁岭文化产业集团的主阵地之一——开原大戏院。作为辽北地区的重要文化演艺品牌,每晚都在此上演传统二人转,同时赋予这门300年历史的艺术以青春表达。近年来,集团更以《快乐铁岭 中国行》全国巡演、《梦幻东北情》大型综艺秀、《英雄安业民》红色剧目等创新项目,让铁岭的“快乐文化”走向全国,成为东北文旅的一张闪亮名片。





 





每晚一场戏

让传统二人转“活”起来



走进开原大戏院,舞台上的演员们正用幽默的“说口”、高亢的唱腔和精湛的“转功”征服观众。这里不仅是本地市民的“快乐大本营”,更是外地游客体验东北民俗的必到之地。


图片


“我们的演员几乎全年无休,观众的热情就是最大的动力。”开原大戏院经理安冰琦介绍,集团旗下3家剧场每年演出超千场,接待观众超百万人次。在开原大戏院,每晚的演出既有经典正戏,也融入脱口秀、杂技等新元素。这种“老戏新唱”的模式,不仅留住了老戏迷,更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我们不仅演‘老活’,还要让年轻人爱上二人转。”安冰琦介绍,演员们会根据观众反馈调整表演节奏,甚至加入网络热梗,使演出更具互动性,真正让传统艺术“活”在当下。


图片





让铁岭快乐文化走向70城


如果说开原大剧院是深扎黑土地的文化根系,那么《快乐铁岭 中国行》全国巡演便是开枝散叶的繁茂枝干。自2018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已走过湖南、湖北、广西等11个省的70多个城市,演出近300场,开创了二人转全国巡演的先河。


图片


“最初还担心南方观众听不懂东北方言,结果全场爆笑,所有包袱都响了。”安冰琦回忆,巡演团队在节目编排上巧妙调整,既保留二人转的原汁原味,又通过放慢语速、增加肢体喜剧等方式突破地域限制。在2024年的巡演中,融合秧歌、手绢舞的《转笑人间》晚会更成为多地剧院的热门档期,一票难求。“快乐是共通的,艺术无地域界限。”安冰琦感慨道。如今,巡演不仅走进多地主流剧院,更与各地文化机构合作,推动辽北特色文化“走出去”。


图片





创新剧目矩阵

从《梦幻东北情》

到《英雄安业民》



铁岭文化产业集团的“野心”不止于二人转,还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演出,形成多元文化产品矩阵。走进排练厅,三组人马正同时打磨新剧。《梦幻东北情》作为今年春节档“现象级”演出,该剧以沉浸式舞台设计融合杂技、民族舞、手绢绝活,再现长白山雪景、东北虎雄姿等地域符号,被观众誉为“至纯至朴的东北风情画卷”。而《英雄安业民》则依托开原本地红色资源,集团创排了这部讲述“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英勇事迹的剧目。通过戏剧化演绎,让观众重温这位22岁烈士“火海护炮”的壮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此外,集团连续举办“二人转嘉年华”,成为城市文化品牌,邀请全国优秀院团同台竞技,开展艺术交流合作。


图片


“我们要让文化艺术的热度,升华城市精神。”安冰琦信心满满。依托文旅兴市战略目标和“快乐文化之都”定位,铁岭文化产业集团将深化“演出+旅游”模式,推动文旅融合项目发展,通过非遗进校园、人才培训计划,培养新一代喜剧演员,确保二人转艺术薪火相传。


图片


从开原大戏院的每晚演出,到全国巡演的足迹,再到嘉年华的盛大舞台,铁岭文化产业集团正以笑声为纽带,让传统艺术历久弥新,也让“快乐铁岭”的名片愈发闪亮。


图片



铁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梦彤 李林峰

编辑 ▏郎欣颖  责任编辑 ▏姜国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