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写案卷到数字档案,洪山新老档案人共话传承

“我这一辈子,只在档案馆一个单位工作过,一干就是34年。34个寒来暑往,从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我对档案事业的赤诚之心。”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洪山区档案局、区档案馆联合举办“请听档案说——新老档案人共话档案背后的故事”座谈交流会,退休老干部吴敏动情地说道。


图片


在第18个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洪山区档案馆邀请退休老干部回馆座谈,与年轻档案人齐聚一堂,共同回顾档案工作的发展历程,分享鲜为人知的档案故事。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新老档案人通过真挚的讲述,不仅展现了档案工作的变迁,更传递出档案工作者坚守初心、默默奉献的精神。


图片

△(洪山区档案馆旧馆)


“那个时候的档案库房,夏天闷热得像蒸笼,冬天又冷得手指都伸不直。”退休多年的老档案人们满怀深情地回忆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工作场景,满是感慨。在没有数字化技术的年代,档案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为帮助基层单位完成档案升级,老一辈档案人常常背着装满资料的帆布包,坐着颠簸的公交车,到每个单位一对一指导,有公交车也到不了的单位,老档案人们就骑着自行车,手把手上门教。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迁,档案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简陋狭小的库房,如今已升级为配备恒温恒湿系统、智能安防设备的现代化空间;从前所有档案的整理、分类和查找都靠手工完成,如今被高效精准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取代。洪山区档案馆由最初的省三级馆跃升至现在的国家二级馆,凝聚了几代档案人的心血与智慧。


图片
图片
图片


座谈中,老档案人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讲解复杂档案整理的技巧,反复叮嘱年轻同事要重视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信息安全,“每一份档案都是历史的记忆,容不得半点差错。”年轻的新档案人们也分享了他们在新环境下的工作体验,“如今,我们有了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数字化技术让档案的存储、检索和利用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虽然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们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变。”


 “从手写案卷到智慧档案,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档案人的初心。”洪山区档案馆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经验的传承,更是一次精神的接力。希望新老档案人能够继续携手共进,通过“传帮带”让档案事业薪火永续。


据悉,在“69国际档案日”期间,洪山区档案馆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宣教活动。联合区委组织部组织新录用公务员开展“厚植洪山情怀,助力支点建设”区情研修活动,采用示范讲解与分组讲解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引导学员从“倾听者”转变为“讲解者”,通过角色转换与实践参与,学员们对洪山区区情的认知更加深入透彻。


图片


国际档案日当天,区档案局、区档案馆联合组织全区档案员参观《洪山印象——洪山区区情发展变迁史》展览,展厅以丰富详实、图文并茂的档案资料为依托,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实物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洪山先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后续,洪山区档案局、区档案馆将继续推出系列活动,让更多人走进档案、了解档案,共同守护洪山记忆宝库。


图片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美编丨陈张超  责编丨张宾

统筹丨郑锋  审稿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