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背着女朋友乱搞的事情被她发现了(呃,其实她已经是你的未婚妻了,但是,嘿,这么细微的区别很快就无关紧要了)。本来呢,她或许只会发现一个小三,或者两个,但是因为你这色鬼从来都不清空自己电子邮箱的垃圾箱,她居然发现了五十个!当然是分布在六年的时间里,但还是严重的要命。他妈的五十个情人?我操。如果你的未婚妻是个思想超级开放的白妞,也许你还能蒙混过关——但你的未婚妻不是个思想超级开放的白妞。她是个性子火辣辣的萨尔塞多人[1],眼睛里容不下沙子。其实她警告过你,如果你背着她胡来,她是永远永远不会原谅你的。我会用大砍刀砍死你,她许诺道。你当然是发誓赌咒绝对不会背叛她了。你是发了毒誓的。你是发了毒誓的。你的丑事暴露之后,她没有立刻跟你分手,还待了几个月,因为你俩的感情太久了。因为你俩一起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她父亲的去世;你争取终身教职的磨难;她的律师资格考试(考了三次终于通过了)。还因为你俩的爱情,真正的爱不是那么容易就随手抛开的。在不亚于酷刑的六个月时间里,你俩飞往多米尼加,飞往墨西哥(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葬礼),飞往新西兰。你们俩在曾经拍摄《钢琴课》[2]的沙滩上漫步,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现在为了赎罪,你完成了她的这个心愿。在那沙滩上,她万分悲痛,光着脚在冰冷的海水里、在闪闪发光的沙滩上走来走去。你想搂她的时候,她说,别这样。她盯着从水里突起的石块,海风把她的头发直直地向后拂起。在开车回酒店的路上,经过荒野的陡峭山地时,你们捎上了两个搭车客。他们是一对情侣,两人搂搂抱抱不肯分开,腻歪得到了可笑的地步,如此地互相爱慕,如此地快乐,你真想把他们赶下车去。一路上,她一言不发。回到酒店房间,她哭了起来。你想尽办法挽留她。你给她写信。你开车送她上班。你引用聂鲁达的情诗。你写了封群发信,和所有的老情人断交。你把她们的邮箱地址拉黑。你换了自己的时手机号码。你戒了酒。你戒了烟。你说自己是个性欲狂,开始接受心理辅导。你责怪自己的父亲。你责怪自己的母亲。你归罪于父权社会。你归罪于圣多明各。你找了个心理医生。你注销了自己脸书的账户。你把自己所有邮箱的密码都告诉了她。你终于开始学跳萨尔萨舞[3](你之前发了誓一定要去学的),好做她的舞伴。你说自己是病了,你说自己太脆弱——是因为写书压力太大的缘故——每个小时,你都像钟表报时似地说,真的真的对不起。你试尽了所有办法,但有一天她在床上坐起来说,不要再说了,于是你不得不离开你俩同住的位于哈勒姆[4]的公寓房。你打算死不挪窝。你计划赖着不走、以示抗议。你坚决表示不肯闪人。但最后你还是走了。过后一段时间,你还是在城里漫游,就像个蹩脚球员幻想着有人来找他加盟似的。你天天打电话给她,给她留语音信息,她从来没有回复过。你给她写了伤感的长信,她连信封都不拆就退了回来。你甚至一有空就跑到她公寓,或者跑到她在市中心上班的地方,直到她的小妹——那个一直支持你的小妹——打来电话。她把话说得明明白白:如果你再联系我姐,她就申请禁止令[5]对付你。起初,你假装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本来你对她也有很多意见。你可是怨气满腹!她不肯给你口交;她腮帮子上的细毛很讨厌;她从来不肯用蜡除掉下身的毛;她在公寓里从来不搞卫生,诸如此类。有几个星期的时间,你几乎相信自己真的不在乎了。当然了,你重新开始抽烟喝酒,不再去找心理医生和性欲狂心理辅导小组。你到处寻花问柳,就好像回到了往昔好时光,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你的良好感觉只持续了一周左右。然后你的情绪变得喜怒无常起来。前一分钟你还在努力控制自己不要开车去找她,下一分钟你又打电话给一个老情人说,其实我最想要的是你。你开始对朋友们、学生和同事们发无名火。你每次听到蒙奇和亚历山德拉[7]——她最喜欢的组合——就直掉眼泪。你从来就没想要在波士顿生活,你感觉自己是被从纽约流放到了那里,现在你面临着很严重的问题。要适应在波士顿的长期生活并不容易。在这里,火车午夜就停驶,市民们个个面色阴郁,居然没有川菜馆——这一切都让你不适应。而且就好像串通好了似的,一下子发生了很多种族歧视的鸟事。也许种族歧视一直是存在的,也许是因为你在种族多元化的纽约城待得太久了,对这种事变得更敏感了。白人在交通灯前停下车,暴跳如雷地冲你吼叫,就好像你差点轧倒他们的老娘似的。真他妈吓人。你还没反应过来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他们已经冲你做了个“操你妈”的下流手势,猛地加速开走,轮胎嘎吱地爆响。这种事接连不断地发生了好多次。在商店里,保安紧跟着你;每次你走进哈佛校园,保安都要查你的证件。有三次,在城市的不同地方,烂醉的白人小子向你挑衅,要和你打架。这一切你都太往心里去了。但愿有人把这城市炸了,你叫嚣道。这就是为什么有色人种都不愿住在这儿。为什么我所有的黑人和拉丁裔学生毕了业就赶紧闪人。埃尔维斯什么也没说。他在牙买加平原[8]出生,在那里长大,知道波士顿的确不酷,为它辩护是必败无疑。你没事吧?他最后问道。但你的状况并不好。你和她在纽约的共同朋友全都站在她那边,弃你而去;你母亲也不肯理你了(她对你的未婚妻的喜爱远远超过对你的爱);你感到极度内疚,极度孤独。你坚持写信给她,等待某一天能够亲手把信交给她。同时你继续四处鬼混,什么样的女人都搞。感恩节你不得不自己一个人在公寓里过,因为你没法面对你母亲;而接受其他人怜悯的想法让你怒火中烧。以前过感恩节的时候都是你的前女友(现在你就这么叫她)做饭的:一只火鸡、一只鸡、一盘猪肘子。她总是把鸡翅都留给你。那天夜里,你喝得酩酊大醉,两天时间才恢复正常。你估计你已经到谷底了。你估计错了。期末考试期间,你陷入了深深的忧郁,你怀疑这种深度的忧郁有没有名字。那感觉就好像你的身体被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钳碎。你不再去健身,也不出门喝酒了;你不再剃胡子,也不再洗衣服;说实话,很多事情你都不再做了。你的朋友们虽然素来都是乐天派,但现在也开始替你担心了。我没事,你告诉他们,但每过一周你的抑郁就更黑暗一些。你试着描述这种抑郁。就好像有人开着飞机撞进了你的灵魂。就好像有人开着两架飞机撞进了你的灵魂。埃尔维斯在你家里陪着你,免得你太过悲痛;他拍拍你的肩膀,告诉你心里要放得开。四年前,埃尔维斯在巴格达郊外,一辆悍马车突然爆炸,压在他身上。燃烧的残骸压得他动弹不得,好像足足有一个星期,所以他理解痛苦的涵义。他的后背、臀部和右臂被严重烧伤,疤痕累累,即便是你这样的硬汉也不敢看。注意呼吸,他告诉你。你一刻不停地喘气,活像个马拉松选手,但没有效果。你给前女友的信写得越来越可怜兮兮。求求你,你写道。求你回来吧。你常常梦见她就像过去那样跟你说话——用的是锡巴奥地区[9]的那种悦耳的西班牙语,没有生气,也没有失望。然后你的梦醒了。你开始失眠,有些夜间,你喝醉了酒、一个人孤零零的时候,脑子里会突然蹦出疯狂的念头,真想打开窗户(你的公寓在五楼)一头跳下去。如果不是以下几个原因的话,或许你真的已经跳楼自杀了:1.你不是会自杀的那种人;2.你的哥们儿埃尔维斯一直盯着你——他几乎一直在你家,站在窗边,就好像他知道你在琢磨什么似的;3.你还抱着侥幸的一线希望(虽然这荒唐透顶),也许有一天她会原谅你。她没有原谅你。[1]多米尼加城市,“米拉贝姐妹”省的首府,位于该国北部。[2] 1993年的新西兰爱情电影,以19世纪为背景,描述一名苏格兰哑女远赴新西兰嫁给一名农夫,却与邻居坠入爱河的故事。这部电影最终赢得金棕榈奖和多项奥斯卡大奖。[4]纽约市的一个黑人聚居区,20世纪20年代是黑人文学、爵士乐等文艺的兴盛之地。[5]美国等国家的一种强制性禁令,强制某人做某事或不得做事。在家庭暴力、骚扰等案件中常常使用。[7]多米尼加的一个著名巴恰达音乐组合,对在多米尼加之外推广巴恰达音乐做出了很大贡献。[8]波士顿城一个历史悠久的社区,十七世纪由清教徒建立。其名称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有可能与历史上牙买加蔗糖和奴隶贸易有关;也有可能来源于曾居住在当地的印第安人领袖的名字。新版封面
旧版封面
内容简介 · · · · · ·
*普利策奖、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美国当代作家朱诺•迪亚斯 短篇小说扛鼎之作
*被《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多家媒体评为年度图书。
*叙述语言散发出无穷无尽的活力和创造性,揭露出主人公心底的无限渴望和不可避免的弱点。
* 移民经历书写的非凡声音,本书列入多家大学创意写作课程的必读书目
————
《你就这样失去了她》是美国当代小说家朱诺•迪亚斯的短篇小说集,首次出版于二○一二年,入围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本书收入《风花雪月》《妮尔达》《冬天》《萝拉小姐》等九个短篇故事;被《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多家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叙述语言散发出无穷无尽的活力和创造性,揭露出主人公心底的无限渴望和不可避免的弱点。这些故事提醒我们,激情往往会战胜经验,“爱情的半衰期是永恒的”。
作者简介 · · · · · ·
美国当代小说家,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写作,并担任《波士顿评论》的小说编辑。
朱诺•迪亚斯出生于多米尼加共和国,六岁随父母移民美国,毕业于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
一九九六年出版首部短篇小说集《沉溺》,二〇〇七年出版长篇小说《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获全美书评家协会奖,次年又获美国普利策奖。二〇一二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你就这样失去了她》。
朱诺•迪亚斯还是Voices of Our Nation Workshop的联合创办人。
——————————————————————————————————
另外,我和《忽左忽右》合作的新播客节目《首相塔》上线了,聊聊我和程衍樑觉得有趣的八个历史人物,都是首相或总理,借用《冰与火之歌》的典故,称之为“首相塔”。
详情见:
陆大鹏&程衍樑:一档新的播客节目《首相塔》
热爱一切long ago和far away的东西
我的新浪微博、小红书:陆大鹏Hans
微信公号:扫描下图,
或搜索: ldph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