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科创始人王石在朋友圈表示尝试与万科决策层建立畅通联系,以保护投资者、合作伙伴和13万名员工的福祉。
2.万科面临资金压力,截至2025年一季度,货币资金仅755亿元,短期债务高达1582.8亿元,现金短债比低至0.56。
3.大股东深铁投资万科后也面临财务压力,2024年因投资万科已亏损334.61亿元,计提减值200.59亿元。
4.然而,万科通过销售回血战、资产处置战和债务重组战三线自救,其中销售回血战实现1-5月销售金额532亿元,排名中国房地产前5个月操盘榜第七名。
5.尽管如此,万科仍面临债务黑洞持续扩大和资产处置陷入困局等问题,未来能否渡过危险期仍待市场给出答案。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前几天王石在“朋友圈”喊话刷爆朋友圈了。
王石在朋友圈喊话称,正在尝试和万科决策层建立畅通的联系,将为万科的平稳过渡以及为保护广大投资者、万科合作伙伴、13万名员工的福祉尽其所能。此番言论一出,引发外界对王石或将回归万科的联想。
这在外人看来,万科的创始人王石要救万科。这位74岁的老人还能带着万科走出泥潭,救万科于水火之中吗?他的手中有人们期待的王炸吗?
深铁“失血”
如今的万科日子确实不好过。
截至2025年一季度,万科货币资金仅755亿元,而短期债务高达1582.8亿元,现金短债比低至0.56,资金缺口接近900亿元。
万科的债务也把大股东深铁拖入了泥潭。
2025年初介入万科经营后,深铁立即重组管理层并启动资金支持,不到三个月就完成四笔合计120亿元的注资,利率低至2.34%。
而深铁也因为投资了万科,也面临财务压力。深铁2024年因投资万科已亏损334.61亿元,计提减值200.59亿元,而深铁自身的经营性现金流也仅有43.46亿元。其总资产虽达7462亿元,但负债率59.6%,若持续输血可能陷入"救人反自伤"的困境。
为此,深铁在给万科第四笔钱42亿元借款时,是以价值60亿元的万物云股票作为质押。
但万科的债务真的像是无底洞,2025年一季报显示,万科的流动负债高达6777亿,负债总额高达9140.6亿元。
那么,深铁这场救助万科的行动,能否将万科从亏损的泥潭中拉出来?亦或是深铁没有把万科救起来,却自身深陷失血的恶性循环。
王石精神支持?
万科深陷泥潭,深铁也救人反自伤。此时此刻,74岁的万科创始人王石在朋友圈扔出一枚“深水炸弹”:“在外界看来,王石就是万科,万科就是王石。我认可:万科是我创建的、制度是我建立的、团队是我培养的、接班人是我选择的。岂能推卸对万科因尽的责任呢?”
王石坦言,正尝试与万科决策层建立“畅通联系”,为这家承载13万员工生计的企业平稳过渡竭尽所能。
那么王石手中能够有什么样的王炸呢?
北京时间传媒董事长蔡照明说,“王石关于救万科的表态,这里的话都是真切的,但是属于明知没什么用也说的。因为王石虽然创造了万科,最后阶段又卖了万科。卖了实际和自己就无关了。”
不过有人却说,广东方面向上提交了“增加对万科持股比例并实现国有化控股”的初步计划,该计划需要得到批准后方可推进。
但有相关金融界人士说,这是万科人的一厢情愿。
不过,王石此时喊话,也似有人授意而为之。
或者说换一种思路,王石喊话,先从精神层面鼓励支持一下万科的同仁,让外界对于万科恢复信心,为全面救助万科争取时间。
万科三线自救
不过从目前来看,在深铁表示全力救助万科,王石又在喊话救万科的同时,让外界对于万科的信心能够得到恢复,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在危险时刻,最能救万科的还是万科自己,而要万科自救,信心就比黄金更为重要。
如今的万科正在通过三线作战的方式自救。
首先就是销售回血战,通过以价换量的方式,实现资金的快速回笼。
因为深铁的全力救助,万科赢得了市场的信任。1-5月,万科以532亿元的销售金额,排名中国房地产前5个月操盘榜排名第七名,这虽然比以往万科在排行榜上长期处于前三名时相比逊色很多,但在最低谷时能够稳住阵脚,确实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情。
这份成绩单也像是万科给业主、投资者、合作方的一颗“定心丸”,大家熟悉的那个“为普通人造好房子”的万科还在。
不仅是因为这颗“定心丸”,万科还没有等来王石的王炸,深铁却又于6月6日再次力挺万科,给万科提供30亿元的借款。这已经是深铁第五次拯救万科。如此不遗余力地拯救万科,确实让购房者、投资人、合作方对于万科的信心更足了。
其次,资产处置战在静默中推进。万物云56.3%股权质押可融资76亿,印力集团161亿估值资产等待变现,770亿商业地产静候接盘侠。但资本市场的冷眼旁观让交易陷入僵局——投资者更愿等待更低的折扣,而万科绝不愿重蹈恒大贱卖资产的覆辙。4月29日又公告要出售库存股来回血,出售的股份数量为72,955,992股,占目前公司总股本(含回购的股份数)的0.61%。如果以6月9日,万科的收盘价6.62元计算,这部分股权价值4.83亿元。
债务重组战取得阶段性突破。武汉20.4亿元保险债权成功展期至2026年,为后续债务谈判树立样板。但分析师指出,这种"时间换空间"的策略需要两个前提:销售端持续回暖,以及政策面不再出现黑天鹅事件。
但目前,万科依然面临着债务黑洞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5月末,万科年内到期债券仍有217.6亿元,而销售回款同比下滑39.8%。
同时,万科面临资产处置陷入困局,尽管计划出售30个商业项目,但实际成交不足三成。主要问题是资产估值太高。
那么,万科接下来能否渡过危险期,转危为安?一切还留待市场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