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市场增长会超越去年的3100万销量。
文|智库君
在国内汽车行业疯狂内卷的浪潮下,行业内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供应链系统也不例外。近日,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博士在重庆论坛对于行业形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徐大全提到,重庆论坛是所有论坛中,每一次都会有很多火爆话题和火爆金句的论坛。自己曾经在两年前参加过重庆论坛,并且由于提出了中国国内的卷千万不要卷到海外、而是应该通过技术、质量、品牌,有序地加入到海外市场的竞争中的观点而遭遇网暴。
徐大全
在徐大全看来,中国市场确实非常炫酷,今年上海车展给很多海外同行到中国来看中国汽车市场的人又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且他相信今年市场仍会增长并能够超越去年全年销量的3100万,原因有二:
1.首先,所有的自主品牌都在发力海外。
2.同时以旧换新的刺激政策会提升消费信心,所以会拉动国内的消费。
至于大家都在讨论的明年怎么办,以及社会非常关注的明年政府对汽车行业的补贴是否会延续的问题,徐大全表示:明年海外自主品牌陆续开始投入生产,中国在国内生产销售到海外市场的总量是否会受到影响,这件事博世也在思考;而考虑到当前相对来说比较低迷的消费情况,徐大全呼吁政府应该考虑明年对汽车刺激政策的延续,保证在生产制造转移到海外的过程中,维持中国市场的生产制造的平稳过渡。

对于最尖锐的“卷”的话题,徐大全认为国内汽车市场一方面卷,一方面又欣欣向荣,需要分别看待。
行业卷,卷的最主要的结果是每个月都有新车发布,非常炫酷。但也造成去年整个行业平均利润率大概4.5%,今年1-4月份甚至下降到4.1%,并且还在持续下降的通道中。而另一方面,卷让自主品牌从2019年31%的市场份额到了今天的70%,卷也让中国汽车出海蓬勃发展,去年580万,估计今年会超过600万。
技术卷,卷的主要结果如智能化功能的快速渗透已经到了59%。卷也让行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新车开发周期降到了两年,有的企业甚至降到了一年半。去年的主流品牌的OTA次数达到8次,软件开发周期也在不断缩短。
谈及对中国市场的认识,徐大全提到车展期间,博世中国特意主办了一个德国为主的中层干部的培训班,约有34位来自于10个国家博世集团的中层管理干部参加了此次培训。以前他们对中国不太了解,到中国来参观了博世自己的工厂,参观了高科技公司,以及中间有一天时间参观了上海车展,所有的人最后反映他们感到非常吃惊。在海外他们听到的中国,他们了解到的中国并不是他们现实看到的中国。
中国新技术的落地,中国的速度,中国的创新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博世计划继续把这个培训班办下去,让更多的中层干部看到中国,未来争取实现中德联手,实现博世其他国家的同仁们一起联手打造新的技术,追赶中国的速度。
徐大全同时对博世中国的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
目前博世中国有25个制造基地,超过3.5万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超过1万名。研发人员对中国和中国的主机厂,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新的产品以及创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去年博世在苏州的核心部件及自动研发制造生产基地落成,同时商用车成立。计划在柴油共轨系统处于领先地步的同时在燃料电车、卡车智能化方面继续聚焦,争取把更多的先进技术落实到卡车方面。
另外,博世在苏州成立了新数据中心,发布了和地平线等很多国内的创新公司一起合作的计划。这表明博世在中国将继续和主机厂和合作伙伴一起来深耕中国市场。在中国打造的这些技术,对博世全球同样会有重大的影响。过去二十年甚至十年前,博世更多的是把德国研发的产品拿到中国来,但是今天已经有很多新的产品是在中国研发,未来智能化、电气化走向世界时,这样的研发模式能为博世全球提供支持。目前研发的领域包括电气化氢燃料、辅助驾驶、软件服务等等,博世将在这些领域持续发力,争取保持领先。
最后,徐大全表示,面对中国市场的“卷”,博世也会加入到这样一个“卷”的状态里面,接受挑战,拥抱变革;和所有的合作伙伴们一起,把产品、安全、质量做好、做强、做大。
智库说 | 吴松泉:“内卷式”竞争已成为汽车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智库说 | 何仑:解决无底线价格战的关键在“油电同权”智库说 | 安庆衡:遏制价格战,建议政府借鉴欧盟“价格承诺”盛世危言“价格战” | 降价+账期双重绞杀,供应商大面积退场?智库说|何仑:中国汽车扎堆匈牙利,合规与本土化是关键智库说 | 左延安:极氪私有化,符合“变则通”的经营哲学智库说 | 张君毅:极氪或将退市,不意味吉利放弃高端化路线智库说|郑赟:美国关税将对全球汽车竞争格局产生两大重要影响智库说 | 吴松泉万字长文,讲透地方汽车产业“十五五”战略布局方向智库说 | 吴松泉:关税风暴下的汽车业迎来变革与挑战智库说 | 安庆衡:油电博弈塑造了中国独特的产业生态梅松林论车 | 安全是“底限”需求、高阶智驾是“上限”需求智库说 | 拆解小米SU7碰撞事故最后时刻的六个细节智库说 | 董扬:中国汽车国际竞争力显现的重要契机智库说 | 朱西产:打破央企、地方国企、民营、外资之间的界限梅松林论车 | 阻碍尚界成为销量之王的最大因素可能是性价比智库说 | 付于武:一汽+零跑,市场机制推动下的新型合作范式智库说 | 安庆衡:从新能源汽车盈利难看中国汽车的破局之路智库说 | 朱西产:特斯拉FSD入华躲不开数据合规与离境问题智库说 | 刘小稚:高阶智驾能力不足,上汽牵手华为顺势而为智库说|破解汽车供应链困境,六位汽车老兵发出呼吁!
智库说|反思比亚迪巴西事件:中国车企出海要补的课很多
智库说 | 左延安谈本田日产合并:能否再出现一位“戈恩”很关键!
智库说|刘小稚:现金流是生命线,海外扩张应循序渐进
梅松林论车|哪吒汽车启示录:根本症结在于战略路线摇摆
智库说 | 吴松泉:应继承40年来汽车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好的经验
智库说 | 董扬:优势企业拖欠款也应列入行业自律范围
智库说|张君毅:外资车企入华40年,期待奥迪用“倾听”破冰
智库说 | 吴松泉:汽车业“五期”叠加,别忽略5大阵痛和风险
智库说|销量“周榜”里的秘密,蔚来、理想为何分道扬镳?
智库说 | 何仑:避免换道翻车,“油电同权”要倒计时了智库说 | 吴松泉:“卷”的底线是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智库说|安庆衡+张君毅:反思武汉无人车事件,自动驾驶不进则退智库说|朱西产:人车同权,无人驾驶汽车应赋予人类驾驶员相同的路权智库说|刘岱宗:自动驾驶引发“阵痛”无法避免,谨慎大规模推进是关键智库说|郑赟:欧盟反补贴关税,让中国车企对目标市场更加明确智库说|吴松泉:着眼于“四个强化”,建议尽快启动氢能高速示范智库说|张君毅:欧盟反补贴关税只是开始,中国车企应退出盲目竞争智库说|安庆衡+左延安:员工收入和供应链不能“卷”智库说 | 付于武:再不纠正“卷”就会扭曲整个产业的价值观!智库说 | 沈进军:驱散内卷阴霾,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发挥作用!智库说 | 吴松泉:妥善处理废旧动力电池意义重大且紧迫智库说 | 董扬:内卷严重,政府应该管控市场竞争规则智库说 | 何仑+钟师:面对内卷,车企底气各不相同智库说 | 张君毅:上汽固态电池不是噱头,“整零合作”是大势所趋智库说 | 原诚寅:全固态电池产业化,需要回答三个问题!梅松林论车 | 比亚迪、吉利热效率之争,利远大于弊!智库说 | 左延安:过度竞争在侵蚀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智库说 | 何仑:安全和质量,刺破电车泡沫的关键一针?智库说 | 吴松泉: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不可忽视的五大问题智库说乐道 | 刘小稚:不要陷入多品牌的泥潭,通用是前车之鉴智库说 | 朱西产+钟师:上汽奥迪,新阶段与新挑战智库说乐道 | 张君毅:多品牌是手段,正道是做强品牌!梅松林论车|零跑“新合资模式”出海,有利有弊、先易后难!智库说 | 付于武:车圈“饭圈化”,应引导公众关注“含金量”更高课题智库说 | 对比:中美汽车在对方的存在感相差几何?智库说 | 何仑:北京车展,同质化内卷到底有多可怕?智库说 | 安庆衡:反思北京车展,下个十年谁能走下去?智库说 | 吴松泉:新能源快速替代燃油车背后的三大风险智库说 | 梅松林:中德汽车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大战略合作智库说 | 金伟华:内卷无意义、雷军的使命更厚重!小米造车启示录 | 梅松林:小米是一个相对均衡的六面战士小米造车启示录 | 刘小稚:固定打法击穿盈亏平衡点!智库说 | 吴松泉:便利汽车消费,还有哪些“堵点卡点”?智库说 |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小米汽车最大的优势是雷军智库说 | 何仑:“电动车孤岛”关键是怎么个“孤”法智库说 | 崔东树:新能源价格战对消费者购车促进分析智库说 | 安庆衡:MEGA遭遇网暴不代表理想不行了智库说 | 钟师:中国市场变成“电动车孤岛”的逻辑是成立的智库说 | 左延安:避免恶性竞争不断升级,以至在国际竞争中后劲乏力智库说 | 从华晨宝马成立二十年,看中国汽车合资的过去与未来智库说 | 沈进军读新政:十四年打通所有堵点,中国二手车市场会迎来大爆发智库说 | 安庆衡:碳达峰目标为结束汽车业粗放式发展设定了时间表智库说丨三论自主品牌二次冲高:中国汽车在疫情洗礼下悄然质变智库说 |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风口虽至,警惕盲目跟风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现阶段自动驾驶谈盈利是伪命题智库说救市 | 付于武:给限购松绑,需要城市交通管理升级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蔚来“补短板”的难度比特斯拉更小智库说 | 沈进军:汽车存量市场时代,需提高置换率拉动新车销售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董 扬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德载厚资本董事长张君毅 前奥纬咨询全球董事合伙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主管 刘小稚 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FISITA中国大使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蔡 蔚 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施雪松 腾讯车联副总裁、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杨殿阁 清华大学学科办主任、车辆与运载学院首任院长朱西产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原诚寅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