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第二波复仇,数百枚滑翔弹轰炸乌军工,德少将放话:美国不援助北约会出手

俄军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报复性轰炸后,面对乌军的持续反击,俄罗斯于 6 月 7 日凌晨启动第二波复仇行动,以更精准的战术和新型武器系统,对乌克兰关键战争节点展开系统性打击。

此次行动中,俄罗斯空天军出动图 - 160、图 - 95MS 战略轰炸机,向哈尔科夫等城市投放超 200 枚滑翔制导炸弹,包括 500 公斤级 UPAB-1500B 和 1500 公斤级 UPAB-1500B-E 型号。

这类炸弹配备折叠弹翼与卫星 / 惯性复合制导系统,最大滑翔距离达 50-70 公里,圆概率误差控制在 10 米以内,可对军工设施、电力基础设施和交通枢纽实施精确摧毁。

图片

与此同时,俄军释放 48 架伊朗 "沙赫德 - 136" 自杀式无人机,并首次大规模使用 "产品 - 54" 光纤制导无人机。后者通过光纤电缆传输指令,完全免疫乌军电子干扰,迫使乌军不得不依赖声学等传统手段追踪,显著提升了俄军突防效率。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指令,此次打击重点锁定乌克兰军工企业、军事基地、雷达系统、军用电网及武器维修设施等核心目标。

仅在哈尔科夫方向,俄军就发射 206 架无人机、2 枚伊斯坎德尔 - M 弹道导弹及 6 枚空射巡航导弹,导致乌军前线支援体系遭受重创。数据显示,乌军队 155 毫米炮弹日均消耗量从 5000-6000 发骤降至 3000-4000 发,多管火箭系统射击频次也减少近半,反映出其战争持续能力被大幅削弱。

图片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俄军通过打击后方集训中心与动员兵训练基地,一度切断乌军指挥部与哈尔科夫部队的通信联络达 3 小时,为在该区域建立缓冲区创造条件。

面对俄军的凌厉攻势,乌克兰并未示弱,在俄首轮轰炸后即对俄本土机场、导弹基地及炼油厂实施反击,宣称采取 "先发制人" 打击。但俄军的报复显然经过精心筹划:短期旨在削弱乌无人机与弹药生产能力,中期目标是瓦解其后勤网络,长期则试图从根本上摧毁战争潜力,为政治解决铺路。

值得关注的是,欧洲军事介入态势出现新变化。德国国防部官员克里斯蒂安・弗洛伊丁少将宣称,即便没有美国支持,北约欧洲成员国与加拿大仍能维持对乌军事援助,并透露德国计划在 2025 年预算中拨款 40 亿欧元用于对乌直接军援,甚至考虑提供 "金牛座" 巡航导弹。

图片"金牛座" 巡航导弹这一表态既显示欧洲在对俄政策上的强硬转向,也暗含对俄罗斯长期战争能力的担忧 —— 俄方近期在无人机产能与精确打击技术上的提升,预示着冲突可能向 "消耗战" 新阶段演进。而脱离美国主导的援助体系后,欧洲能否持续支撑乌克兰,仍需经受资源调配与战略协调的双重考验。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