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国防部于6月9日宣布,隶属于中部集团军的第90近卫坦克师首次攻入乌克兰非边境省份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
2.该坦克部队目前已控制第聂伯州边境的数个村庄与交通要冲,但尚未推进至该州腹地。
3.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17%,拥有乌克兰最大的私营企业——安赛乐米塔尔克里沃罗格钢铁公司,掌握着乌克兰大量基础工业命脉。
4.由于此次进攻,乌克兰方面的回应仍在否认与辩解之间挣扎,乌南方司令部坚持“前线仍在控制中”。
5.与此同时,俄乌双方几乎同步开启新一轮打击行动,用炮火将对话掩埋在灰烬之下。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6月9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通告,宣布一项具有标志性的军事推进:隶属于中部集团军的第90近卫坦克师,在最新一轮进攻中越过顿涅茨克方向的西部边界,深入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这是自2022年战争爆发以来,俄军首次攻入乌克兰非边境省份。
该坦克部队目前已控制第聂伯州边境的数个村庄与交通要冲,虽然并未继续推进至该州腹地,但象征意义远超战果本身:这是俄军首次将地面推进的战线推至乌克兰工业中轴线上。
梅德韦杰夫随即发声:“那些不愿意在谈判中承认现状的人,将在战场上得到新的现实。”措辞冷硬,指向明确。他以“现实”二字,预设了战争胜负与领土归属的条件,将谈判变成倒计时的选项。
而这一次被“改变的现实”,正是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乌克兰工业产值占比最高的州,也是泽连斯基的故乡所在地。
从地理到心理:纵深打击的政治象征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中部门户”。其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17%,拥有乌克兰最大的私营企业——安赛乐米塔尔克里沃罗格钢铁公司,掌握着乌克兰大量基础工业命脉。更关键的是,这里坐落着泽连斯基的故乡克里沃罗格。
在俄军宣传系统的构图中,这是一场不仅针对疆土的推进,也是直指人格权威与国家合法性的战略刺杀。对乌克兰来说,第聂伯不只是工业,更是政权的骨架,一旦动摇,将带来全局性震荡。
乌克兰方面的回应仍在否认与辩解之间挣扎。乌南方司令部坚持“前线仍在控制中”,并称俄军未真正突破战线。军方发言人德米特罗·扎波罗热茨警告称,俄军的真正目标可能是顿涅茨克方向的科斯蒂安蒂尼夫卡,而非全面推进。但从言辞中,已无法掩盖战略恐慌的痕迹。
部队与叙事:第90坦克师与“宣传战同步”
被派往此次攻势的第90近卫坦克师,并非泛泛之师。这支2016年新建部队,先后参与基辅攻势、利西昌斯克战役、奥切雷泰恩攻势,几乎贯穿了俄罗斯每一次关键地面推进的主轴,是克里姆林宫“宣传战”与“战场成果”高度配合的标准角色。
此次再度投入第聂伯战线,也意味俄军意图制造一个“可控的象征性胜利”:打破西方舆论中“俄军无法持续进攻”的论调,证明其依旧具备主动进攻与地缘调度能力。
俄方媒体在报道中反复强调“非边境省份”“战略纵深”“工业心脏”“泽连斯基家乡”等关键词,显然不是偶然——这是一种借用地理实现政治压力的操作。坦克推进的不仅是物理坐标,更是谈判桌上的心理坐标。
和平的假面与交火的现实
此时的这场推进,并非孤立战术突袭,而是对所谓“和平谈判”的直接打脸。在外界仍关注于战俘交换、停火磋商的节奏之际,俄乌双方几乎同步开启新一轮打击行动。
乌方的“蛛网行动”此前刚刚炸毁俄境多座战略空军基地,俄方的回应不再是单纯空袭,而是地面突穿。双方以行动替代语言,用炮火将对话掩埋在灰烬之下。
乌方坚持俄军未控制第聂伯州,其实正说明俄军已经触及战略红线。而他们无法承认,不是因为不清楚战况,而是不敢承担后果。
伊万娜·科塔索娃的分析一语中的:此时的和平谈判,其实是给白宫和特朗普看的——而非彼此真有意愿达成和解。美国希望展现控制力,乌克兰则不愿在“被卖”的状态下进入停火。而俄罗斯选择的回应方式是:继续推进,逼你面对“新现实”。
地图焦土下的逻辑:不谈判,就吞下更大的领土
这场战争不再遵循传统“攻占—谈判—停火”的周期性逻辑。俄方正在用“推进—拒谈—扩大胜利”的新循环改变游戏规则。
一旦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成为既成事实,不只是地理上的战果,更是外交层面的一次施压。未来谈判中,俄方可以在领土、停火线、战后安排上提出更高条件。而乌方此刻如若拒谈,就可能在地图上丢得更多。
乌军当前防线面临三重困境:东线接压顿巴斯,北翼威胁哈尔科夫,南翼连接赫尔松与扎波罗热,任何一处松动,都会诱发连锁崩塌。
更为致命的是,乌克兰原有的战略纵深正在丧失:越往中部推进,俄军越能压迫乌军内部后勤、指挥系统乃至首都基辅本身的作战信心。若未来俄军再打穿第聂伯与中线连接,整个乌克兰都将暴露在“从外到内”的剖面结构之下。
火炮与话语:谁主沉浮的下一轮赌注
俄军此次推进,在战术层面或许仍可质疑是否足够深入,但在战略层面已释放明确信号——这是一场逼迫乌克兰低头的节奏重构,是一次用武力“预设谈判结果”的现实操作。
谁控制了第聂伯,就控制了谈判的议价权;谁能将谈判延迟到炮火之后,就有机会让地图说话而非语言生效。
当外交变成火炮间歇期,当地理开始重写政治,真正掌握节奏的人,不坐在会场,而握着履带前进的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