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诗想必大家都有读过,而它也把夏至的天气,描绘的恰到好处。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6月22日左右,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便来到了夏至节气。
夏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在夏至日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正午时太阳高度最高,北半球受到的太阳辐射为全年最多。夏至之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开始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开始缩短,这便是俗话说的“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到了夏至,这个时候还处于梅雨季节,而且温度会变的特别高,湿度也会比较大,真正会让人感觉到特别的不舒服。民间老话也一直在讲“不过夏至不热”,到了夏至之后,可就越来越热了。
关于夏至,民间有着很多个说法,其中在我们当地就有“夏至大烂,梅雨当饭”的说法,那么这个是啥意思?6月21日夏至,今年年景咋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夏至大烂,梅雨当饭,是什么意思?
夏至说的就是夏至节,而这里的烂,指的就是雨水比较的多,路比较的湿滑,泥泞不堪,这就被称之为大烂,如果在夏至这天,出现了大雨天,导致道路泥泞不堪,那么就预示着后期的雨水会特别的多,梅雨当饭,就是雨水比较多的意思。
如果说雨水比较多的话,那么对于后续的庄稼收成,就会产生很大的一个影响,因为降雨比较多,那么涝渍的危害就会比较大,像水稻还有瓜果蔬菜,这个时候也容易出现枯萎病以及其它的病害。
夏至本身还处在梅雨阶段,而梅雨时间过长,形成超长雨期的话,那么就会导致涝灾的出现,甚至导致洪水泛滥,因此,在这个时候,人们还是不太情愿遇到太多的雨水的,这样后续就要做好防涝的一个准备。
6月21日夏至,今年年景咋样?农谚是咋说的呢?
农谚一:夏至水满塘,秋天谷满仓
这句农谚是告诉我们,如果在夏至这个节气,雨水比较的充沛,池塘里面的水都是满的,那么秋天的时候,谷物就会长的比较好。换言之,夏至之前的水如果比较多,有利于丰收。
如果夏至之后,雨水再这么多的话,那么就容易形成涝灾,江河水满,甚至还向外溢出,那么就是典型的雨水过多,凡事物极必反。
农谚二:夏至草长,秋收粮少
这句农谚其实还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意思其实都差不多,如果是夏至草长的茂盛,那么秋天粮食收获就少,反之就会迎来一个大丰收,所以在这个时候,也是告诫大家,粮食的收成,和人是否勤劳也有着很大的一个关系。
农谚三:夏至大晴天,瓜果堆无边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夏至的时候,如果是碰到下雨的一个天气,那么瓜果蔬菜就会长的特别好,那么就意味着迎来了一个大丰收,所以在这个时候,人们还是希望夏至可以遇到下雨天的,这样就能带来丰收。
这些农谚带有一定的地域性,而且也并非完全正确,只不过是农耕时代的一个产物,而且现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想要知道天气的一个情况,直接看天气预报就可以,只是年景好与坏,除了天气原因,人要勤快一点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