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徐秀清站在佳佳幼儿园门口,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孩子。“园长妈妈早!”稚嫩的童声此起彼伏,孩子们争先恐后和她打招呼。
33年前,她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如今,她是用爱掌舵的“船长妈妈”,用爱与坚守诠释着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1992年,刚从上海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徐秀清,怀着对孩子们纯真的喜爱走进了教室。“我就是喜欢孩子,自己也有些孩子气。”回忆起当初的选择,她的眼神依然如当年那个青涩女孩般清澈。
1993年,青浦新办盈星幼儿园,徐秀清成为首批教师。那时的她,把所有心思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由于家住得较远,徐秀清常常放弃周末休息,一大早挤公交赶到幼儿园。空荡荡的教室里,她一个人剪纸、画画、制作教具,只为给孩子们准备惊喜。“我喜欢看到他们那种闪闪发光的眼神,那些叽叽喳喳的讨论,那种幸福感无法形容。”
作为上海一期课改的首批参与者,徐秀清主动请缨带试点班。那段时间,她白天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晚上挑灯研读理论,周末和假期还要参加培训、外出取经。她的笔记本写满了心得,更记录了每个孩子的成长点滴。在上海市一期课改青年教师半日活动展示中,她凭借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创新的教学设计荣获一等奖。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名水手,幼儿园就是承载着我梦想的大船。”徐秀清说。
2013年,徐秀清被任命为佳佳幼儿园园长。从副园长到园长,她深知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做老师时,我想成为孩子喜欢的老师;做园长后,我要办一个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被爱的幼儿园。”上任第一天,她就确立了这样温暖的目标。
但什么样的幼儿园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徐秀清选择了最质朴的方式——听孩子说。她创立了独特的“儿童圆桌会议”,孩子们亲切地叫它“和园长妈妈聊天时间”。每学期初,她都会坐在小凳子上,和孩子们围成一圈,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
还有一回,徐秀清收到了两个班级的联名信。孩子们用彩色蜡笔画了许多蔬菜,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园长妈妈,胡萝卜太大了,我们的小嘴巴咬不动。”看着这封充满童趣的信,徐秀清的眼眶湿润了。她不仅接受了建议,还带着孩子们走进食堂,让他们看看厨师阿姨如何把胡萝卜切成小星星、小花朵的形状。
“园长妈妈,我们想吃披萨!”当几个大班孩子红着脸提出这个愿望时,徐秀清蹲下身子,拉着他们的小手说:“好啊,明天午餐就吃披萨!”第二天,当香喷喷的披萨端上餐桌,孩子们围着她欢呼:“园长妈妈最好了!我们爱你!”
在徐秀清的心中,每个孩子的愿望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在她的推动下,佳佳幼儿园处处体现着对孩子的尊重与爱:活动室的布置征求孩子意见,图书角的绘本由孩子推荐,户外游戏的规则和孩子一起制定,就连毕业典礼的每个环节,都融入了孩子们的创意。
佳佳幼儿园占地37亩,30个班级分布在不同的楼层,要照看好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徐秀清选择了最朴素也最有效的方法——用脚步丈量,用眼睛守望,用心灵感受。
每天早晨7点半,她会出现在晨间活动场地,和孩子们一起做操,观察谁今天情绪不太好,谁的动作进步了;8点,她会悄悄走进某个班级,坐在角落里欣赏孩子们的表现,时不时送上一个鼓励的眼神;10点,她来到食堂,不仅检查食材,还会和厨师阿姨商量怎样让饭菜更合孩子们的口味;午睡时间,她轻手轻脚地巡视各个睡房,为踢被子的孩子盖好被子,抚摸因想妈妈而流泪的新生……
“园长的身影就是最温暖的陪伴。”老师们说。为了能多陪伴孩子一会儿,徐秀清总是步履匆匆。但她的匆忙中透着温柔——路过教室时会停下来透过窗户看看孩子们;遇到哭泣的孩子会立即蹲下来安慰;发现地上有水会马上找人处理,生怕孩子滑倒……
她随身的小本子上,记录的都是爱的细节:小班婷婷这周哭闹的次数减少了,要表扬;中二班有三个孩子对花粉过敏,春游要特别注意;大班小杰的爸爸出差了,他可能需要更多关注……每一条记录背后,都是一颗惦记孩子的心。
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徐秀清如获至宝。她不仅自己认真研读,还在书页上写满了温暖的批注:“这里说的倾听能力培养,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有说话的机会,哪怕是最内向的孩子”“健康领域提到情绪情感,我们要格外关注那些家庭特殊的孩子”……在她的影响下,老师们也学会了用爱的眼光解读每一条教育理念。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温暖。”面对135位教职工,徐秀清深知,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首先要让老师们感受到爱与尊重。
上任之初,徐秀清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开会布置工作,而是和每位老师谈心。她发现,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梦想。于是,徐秀清为每位老师量身定制发展计划。音乐专长的包老师成为艺术活动的引领者,带着全园孩子在音乐中快乐成长;热爱运动的陈老师设计出一个个有趣的体育游戏,让孩子们在欢笑中强健体魄;心灵手巧的李老师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童趣与温暖。
她还创立了充满人情味的“教学相长”制度。每周一上午,她会走进教室和老师们一起“上课”,课后的研讨更像是朋友间的交流;每周四的“教育故事分享会”上,老师们讲述和孩子之间的温暖瞬间,常常讲着讲着就红了眼眶。
保洁阿姨、食堂师傅、保安叔叔……在徐秀清眼里,每个人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陪伴者。她记得每个人的名字,关心他们的家庭,在教师节为他们颁发“三实员工”(即朴实、真实、扎实)奖状。“园长说,是我们一起为孩子们营造了这个温暖的家。”保洁阿姨感动地说道。
“教育不只发生在幼儿园,更延伸到每个家庭。”徐秀清深知,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必须和家长心连心。
一次,中班的小明(化名)午睡时总是辗转反侧,还会突然哭泣。年轻老师不知如何是好,徐秀清主动和小明妈妈深聊。交谈中她了解到,小明刚有了妹妹,心理上有些失落。“我也是母亲,特别理解二宝到来后大宝的心理变化。”徐秀清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验,还推荐了几本绘本。在幼儿园,她安排老师给予小明更多关注,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帮他适应哥哥的新身份。一个月后,小明不仅接纳了妹妹,还主动要求带妹妹来幼儿园参观自己的教室。
每月的“园长接待日”,徐秀清的办公室总是充满温情。她泡上热茶,和家长们像朋友一样聊天。“家长倾诉焦虑时,我先倾听,再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经验。很多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大道理,而是理解和支持。”在她的推动下,佳佳幼儿园成了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家长志愿者活跃在各个角落:有人教孩子种菜,有人分享职业故事,有人组织亲子阅读……“把孩子送到佳佳,不仅是送到幼儿园,更是加入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位家长感慨道。
12年园长生涯,徐秀清用爱浇灌出一个花园。幼儿园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但她最珍视的是孩子们的成长和老师们的幸福。
在她的培养下,5名教师在市级教学评比中获奖,5名教师评上高级职称,25位优秀人才被输送到兄弟园所,把佳佳的温暖传播到更多地方。“看到年轻老师成为独当一面的园长,我比自己获奖还开心。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更让她欣慰的是,从佳佳毕业的孩子们都成长为阳光自信的少年。每年六月,大批“老毕业生”会回来看望“船长妈妈”,更有一些孩子因为受到徐秀清的影响,将师范专业作为自己报考大学的第一志愿。
从青涩的年轻教师到温暖的“船长妈妈”,从5个班的小园到30个班的大家庭,徐秀清用爱心守望着一批又一批孩子的成长。33年的守望,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最美的样子。这份美,源于她对每个孩子无私的爱,源于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坚守。在通往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像徐秀清这样满怀大爱的教育者,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让每一个童年都充满阳光,让每一个梦想都有机会绽放。
暖风过处皆春色。“船长妈妈”徐秀清的故事还在继续。在佳佳幼儿园这个充满爱的港湾里,新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新的感动每天都在上演。
记者:朱泽敏
摄影:朱泽敏
视频:徐开淼(实习)
编辑:李璨(名优)
责任编辑:沈伟群(首席)
终审:张全权(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