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编修】四川第一部村民小组志《西阳寺志》完成初稿

图片
图片

四川第一部村民小组志

《西阳寺志》完成初稿

记载乡情,留住乡愁,一部浓缩六百多年自然村落发展史、南充市嘉陵区的四川省第一部村民小组志——《西阳寺志》完成初稿。

《西阳寺志》由南充日报社原资深编辑、记者何志永主笔编纂,赵启书撰写序言。初稿除序言和编后语外,全书共15章54小节、21万字。

“西阳寺”是一座寺庙,也是一个地名。《西阳寺志》一书所记载的“西阳寺”范围不是“西阳寺村”,而是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西阳寺村第4村民小组。“西阳寺”又叫“河边上”,是一个自然村落,它在20世纪70年代前是南充县中和乡、金宝乡第10大队(保、甲)、西阳寺村会议处、村公所办公所在地,现与自然村落“河洞门”组成西阳寺村第4村民小组。

西阳寺村第4村民小组以两个自然村落“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相称,《西阳寺志》记载的就是从明朝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以来600多年间发生在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土地上一条河(西阳河)、三座山(狮子山、寨子山、羊家山)之间的人、事、物。

图片

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全貌

金宝镇西阳寺村第4村民小组由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两个自然村落组成,耕地面积268.4亩。它位于两条西充河交汇处的西阳河两岸,嘉陵江南充城区段最大支流西河的起点就在西阳寺河洞门。

图片

两条西充河在西阳寺村交汇,右下角三面环水部分为西阳寺寺庙遗址

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土地上名胜古迹众多,除有两条西充河相汇后形成的2000米长的青石滩涂、汉代蛮洞群、水磨坊遗址外,还有距今615年的西阳寺寺庙遗址、194年的西阳桥、160多年的何姓古墓群和50年历史的西阳寺电站、九拱弯月拦河大坝、九拱弯月瀑布群、石拱大桥、西阳湖等。古寺、古滩、古桥和现代大坝、电站、湖泊、瀑布交汇一处,形成长虹卧波的天景,观者无不称绝。

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与民主革命家张澜先生的故居仅一河之隔,青少年时期的张澜先生和今年年仅29岁的世界青年科学家曹原都在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所在的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传奇故事。

图片

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全貌

《西阳寺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科学地记述发生在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两个自然村落及周边村镇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突出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特色,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统一。 

《西阳寺志》时间上限为明清时期,下限为2025年,采用述、记、志、传、图等体裁编写,以志为主,力求还原历史真实。

《西阳寺志》第一章“区位地理”以“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气候”“自然灾害”4个小节,记录了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两个自然村落所处之区位、地形、地貌、山脉、地名、河流及发生的天干、地旱、高温、洪水、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

第二章“自然生态”分“动物植物”“民居院落”“历史遗迹”“周边景区”“生产工具”“生活用品”6个小节,记录了生活生长在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土地上的上百种动物、植物及其属性;村民们曾使用或正在使用的犁、耙、戽水篼、烘笼、水缸、对窝、煤油灯等众多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民居院落”对已拆毁的西阳寺四合大院、庆田大院、子祥大院、河边大院、最后的茅草房进行了如实记载。“历史遗迹”对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土地上的蛮洞、寺庙、桥梁、水磨坊、石佛、石寨、拦河大坝、弯月瀑布群、电站、墓葬群等建筑物进行了追踪溯源,记录了“高滩水响报晴雨”的天然奇观,考证找到了已有230多年历史的两根八棱石桅杆所纪念的墓主人。

第三章“历史沿革”介绍了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上千年来先后隶属安汉县、南充县、南充市嘉陵区,1962年前由南充县中和乡管辖,1962年划归南充县金宝公社管理的历史变迁。

第四章“方言方语”用“西充话和西路话”“方言口语”两个小节,介绍了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村民口语方言所夹杂的西充方言莲池片区的特色与南充市嘉陵区西路方言金宝片区的韵味。

第五章“姓氏人口”以“何姓来源”“人口概况”“主要家庭”3个小节,详细介绍了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上百年来何姓、丁姓、谢姓、任姓、苏姓、吴姓、李姓、张姓的来源,如实记录了56个家庭上下五代的组成人员以及户籍人员、外嫁人员、外迁人员、离家未归人员名单。

第六章“设施建设”以道路桥梁、引洪沟渠、生活燃料3个小节,介绍了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土地上的桥梁、道路从羊肠小道到人行桥、石板路、泥土碎石路、柏油路、水泥路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面对洪水肆虐而修建的引洪沟渠、饮水工程以及生活燃料、清洁能源等水利设施和生活能源改进情况。

图片

西阳寺石拱大桥、九拱弯月拦河大坝及九拱弯月瀑布群

第七章“电站兴衰”以“三修电站”“土地淹没”“房屋搬迁”“粮食补贴”“河水污染”“太和鹭鸟”“关停电站”“保留大坝”8个小节,介绍了因环境保护需要,在西阳寺河洞门土地上修建西阳寺电站、关停西阳寺电站、保留九拱弯月拦河大坝的详细决策过程;真实记录了因修建西阳寺电站,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大部分土地被占用、淹没,房屋拆除搬迁,村民生活困难,政府给予部分解决的经过及史料。

第八章“社会事业”、第九章“村落经济”,分别记录了红色革命老区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土地上的政党组织、自治组织、国民教育、兵役登记、医疗卫生、体育游戏、集体时代、栽桑养蚕、蔬菜基地、渔业生产等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状况。

第十章“民风民俗”,介绍了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的节日习俗、生活习俗、嫁娶习俗、丧葬习俗、信仰习俗和民间诸多禁忌等。

第十一章“民间美味”,详细介绍了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村民历代流存的传统风味美食米豆腐、豌豆凉粉、缶鱼、糍粑、桐叶馍、九大碗、荷包蛋、谷柜腊肉、粉子肉(滑肉)等的制作方法。

第十二章“民间文学”用3个小节,收录整理了发生在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及其附近村庄的“正月十四送蛴蟆”等4个故事传说、“红萝卜蜜蜜甜”等14首民歌民谣、“坟地里撒花椒——麻鬼”等53条歇后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等64条谚语俗语等。

第十三章“人物传记”分“人物小传”“人物简介”“好人好事”3个小节,除为曾在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土地上工作和生活过的著名民主革命家张澜、地下党支部书记丁富科、共和国乡长丁茂林、小学校长谢茂林、丁文彬等立传外,重点介绍了今年年仅29岁的世界青年科学家曹原攻克石墨烯超导领域的世界科学难题,还为60多位小人物单立简介,并为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做好事的众多热血村民进行正能量宣传,让他们留芳后世。

第十五章“美文共赏”收录了清代以来记录、赞美有关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及西阳寺村的碑记、诗歌、散文和新闻报道等,多方面还原了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的历史、人文和壮美风景。

下一步,《西阳寺志》编纂者将进一步对采用的史料、资料进行再次查证、考证并征求各方意见,以求更具权威性、全面性、真实性。同时,着手准备对西阳寺河边上、西阳寺河洞门有关的行政区位图、历史遗迹图、民居院落图、家庭人物图、自然风光图进行收集、制作和拍摄,以期早日让《西阳寺志》印刷出版,填补南充乃至四川无村民小组志的空白。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南充市嘉陵区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