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稳定币对美债的新增需求有望缓解短期债务,但对长期债务的影响不大。
2.全球稳定币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的寡头格局,以泰达币(USDT)和美元稳定币(USDC)为主。
3.2025年5月,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法案,标志着美国首次在联邦层面确立系统性稳定币监管框架。
4.然而,稳定币的“影子银行”属性及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如大规模赎回、储备资产价值波动或市场信心危机等。
5.为此,稳定币相关政策需持续关注和完善,以应对潜在风险。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报告导读:稳定币对美债的新增需求有望缓解短期债务,但对长期债务的影响不大。此外,稳定币自身的“影子银行”属性及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稳定币的本质与市场格局:数字锚定、规模激增与寡头格局。稳定币作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功能是通过锚定法定货币、商品或其他资产,实现加密货币价格的稳定性。2025年以来,全球稳定币市值已突破2400亿美元,链上交易量持续攀升,稳定币在加密交易、跨境支付、DeFi等场景中的渗透率显著提升,成为数字经济体系中的“链上美元”和流动性枢纽。当前,全球稳定币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的寡头格局,以泰达币(USDT)和美元稳定币(USDC)为主。
稳定币相关政策:美国GENIUS法案和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促进市场发展。2025年5月,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法案,标志着美国首次在联邦层面确立系统性稳定币监管框架。Tether和Circle两大机构成为美国国债重要的新买家。2025年一季度,Tether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1200亿美元,占其总储备的66%—81.5%;Circle的USDC储备中约88%为美国国债和隔夜回购协议。两大主流稳定币合计持有的短期美债规模已达1200亿美元,成为美国国债市场的重要新买家,进一步加深了加密货币市场与美国国债市场的联系。2025年5月21日,中国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不仅提升了本地市场的合规水平,也为全球稳定币监管提供了区域样板,有助于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数字资产枢纽的地位。
稳定币对美国债务问题的影响:需求有望缓解短期债务,但对长期债务影响不大。花旗预测2030年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在基准情形下达到1.6万亿美元,在乐观情形下达到3.7亿万美元,悲观情形下仍可达5000亿美元,远超目前的2400亿美元。美国财政部借贷咨询委员会(TBAC)2025年4月专题报告显示,若稳定币市值达到2万亿美元,将带来约1万亿美元的短期美债新增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稳定币规模成长空间巨大,但随之带来的新美债需求也只能部分解决美国短期债务问题,对长期债务的影响较小。GENIUS法案对发行人储备金的限制要求必须是现金或近距离到期日不超过93天的国债,也就意味着发行人的储备金持有的美债标的到期日都被限定在93天以内。因此,稳定币对于美债的新增需求仅限于美国短期国债(T-Bill),长期债务问题则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尽管稳定币为美债市场带来了结构性新增需求,并推动美元主权的数字化延伸,但其“影子银行”属性及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稳定币发行机构本质上承担了部分传统银行的流动性和信用中介功能,却未必受到与银行同等严格的资本、流动性和风险管理监管。一旦出现大规模赎回、储备资产价值波动或市场信心危机,稳定币可能面临“脱锚”、挤兑等系统性风险。此外,稳定币的扩张对银行体系存款基础形成“虹吸效应”,可能影响银行信贷扩张能力和货币政策传导效率。GENIUS法案和香港《稳定币条例》虽对储备、信息披露和合规提出高标准要求,但稳定币行业的风险传导链条和监管套利空间仍需持续关注和完善。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超预期,稳定币相关政策超预期,稳定币市场系统性风险。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5年6月7日发布的 稳定币如何影响美债:有利化解短期债务,但需警惕“影子银行”风险
唐元懋,资格证书编号:S0880524040002
王一凡,资格证书编号:S0880524120001
更多国泰海通研究和服务
亦可联系对口销售获取
重要提醒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我们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如有任何疑问,敬请按照文末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GTHT RESEARCH )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海通证券”) 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上以国泰海通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国泰海通研究",或含有与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国泰海通证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海通证券所有,国泰海通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国泰海通研究”, 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