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潍坊对话“苏超山东队”:苏超的足球很纯粹,都不愿当“十三妹”

爆火的球市,诙谐的地域梗,这个夏天,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成为中国足坛的现象级赛事,“苏超”由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潍坊鲁能足校内,已经第三次来此集训的徐州队正在经历盛夏中的“蜕变”。这是“苏超”中“山东味”最浓的球队:徐州与山东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徐州队的教练组由鲁能足校贡献,枣庄、济宁等城市的山东球迷也在用各自的方式声援这支球队。6月8日,新黄河记者专程赴潍坊采访了正在鲁能足校进行训练的徐州队。在接受新黄河记者专访时,徐州队的领队、球员对“苏超山东队”的称呼欣然一笑又表示认可,谈及这项基层赛事“出圈”的秘诀,他们给出的答案中都有一个关键词:纯粹。

图片

最纯粹的足球:

尚未具备盈利条件

球员仅有基本工资和一定奖金

图片

李锋是徐州市足球协会的主席,也是“苏超”徐州队的领队。今年50岁的他早年开始在徐州当地组织足球赛事,但却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的球队也能在家门口感受到堪比职业足球的氛围。

“我们第一轮比赛在徐州体育中心进行,只能坐几千人,到场观众也就两千人左右,当时没感觉比赛有多火。但第二场在宿迁打客场就感受到气氛不一样了,他们主场来了一万多名球迷,那种摇旗呐喊的气势确实震撼到了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场比赛的时候,徐州市的主要领导就要求球队去徐州奥体中心比赛,让所有能看球的球迷都来加油助威。没想到,我们第三场比赛开票的时候,两万多张球票瞬间秒杀。当我进入球场的时候,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李锋回忆道。

22198人,这是徐州队在“苏超”第三轮2:1战胜连云港队时的观众人数,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2024中超联赛场均19431人的上座数据。但李锋坦言,由于票价低廉以及运营成本等原因,“苏超”尚未具备盈利的条件。

“我们的票价只有5元一张,去掉安保等成本,球队还很难实现独立运营。但我们的招商工作已经开始,并且有了相对明确的方向,由于赛事受关注程度较高,在赛事官方合作伙伴之外,我们也对接了许多有意向赞助的企业。”李锋表示。

至于外界关注的球员薪资等问题,李锋表示:“政府给球员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有一定的工资,但也不是特别高,相当于徐州当地一般水平,每场比赛也会有一定的奖金。另外,我们在比赛进行期间也会帮助协调球员工作、学习等事宜。”

徐州队守门员王玉龙早年在职业联赛摸爬滚打,在退役之后成为一家青训机构的负责人。本次“苏超”,王玉龙不但自己为徐州队镇守球门,旗下的弟子也全部在徐州队担任守门员,“如果他们都在,我就是第四门将。”王玉龙调侃道。

图片

对于在“苏超”征战的报酬,王玉龙表示自己并不看重。“一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可能对于一些大学生球员来讲还可以,但对我们来说,因为也在运营青训机构,可能连自己青训教练的薪资水平都达不到,但我们是完全不在乎的,因为徐州足球从来没有这么受关注过。我现在非常享受每一堂训练课,争取为家乡球队再尽一份力。”他说道。

最纯粹的情感:

都不愿当“十三妹”

"鲁大强”助力“徐老大”

“苏超”之所以爆火,除了比赛的亲民和纯粹,与江苏省独特的城市文化有直接关系,这是城市之间的竞争与联系,也构成了“苏超”最纯粹的情感纽带。

“我们就是为了城市而战斗,这是最淳朴的愿望。江苏的城市之间都有很深的渊源,比如徐州和宿迁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楚汉之争;徐州有观音机场,连云港有花果山。这种地域梗让老百姓在茶余饭后有了一些话题,从中也感受到了他们对城市的认可和归宿,我觉得挺好。我上场比赛还和宿迁队的领队和队长沟通过,大家现在都不想做‘十三妹’,都想往上走,不想丢人。”李锋说道。

这不但是“十三太保”之间的“内战”,也是城市群之间的角力抗衡。由于历史与地域原因,徐州与山东各省市一直交流密切,“苏超”进行期间,枣庄、济宁、临沂等地的球迷还打出了“支持徐州队”的口号,徐州队的教练组来自鲁能足校,“鲁大壮”成为“徐老大”背后的坚强后盾。

“在确定好球队阵容后,我们领导就到了济南和鲁能足校领导沟通,最后确定了现在的主教练、助理教练包括体能教练、守门员教练和队医。这个团队对我们的帮助是方方面面的,刚开始球员们体能不足、技战术不行、思想态度上也有问题,现在各方面都在改变。我们球员现在有队医在赛后进行专业的治疗恢复,在足校训练的场地、吃住的条件都是最好的,这给我们的备战提供了很大的保障,也是鲁能足校专业性的体现。”李锋说道。

鲁能足校选材总监胡义军现在是徐州队的主教练,他曾经培养了刘彬彬、王彤等泰山队93一代的优秀球员,如今在徐州队执教,他也有着自己的目标。

图片

“干了20多年教练,我觉得现在执教没什么难度,从这个舞台上,我想证明我们团队的培训能力,同时加强和徐州足球的长期合作,未来争取双赢的结果。”他说道。

对于球队的技术风格,胡义军的目标也很明确。“徐州被江苏当地人称作‘徐老大’,这个地方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球员作风比较强悍,这是我们球队的特色。我们从建队一开始就强调传控足球这种理念。另外,我们也根据球队特点设计战术,我们有高中锋,会加强边路的进攻。前期主要抓防守,让球队的状态从无序的状态变得有序,3场比赛丢了3个球,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

最纯粹的目标:

踏实找个平台寻找机会

把对足球的热爱传递下去

在这片球场上,有人享受赛场的热闹,有人走在追梦路上。

21岁的赵子杰曾是北京国安青训梯队的一员,去年,他离开了奋斗多年的北京,在家乡寻找职业生涯新的机会。

“今年刚加入徐州队,正好有几个大哥叫着我踢这个比赛,当时没有找到合适的队伍。这个比赛竞争激烈,在前辈与教练组的指导下,我的技术能力得到了提升,我们年轻球员最缺的就是比赛,这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锻炼自己,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基础。”他说道。

已经告别职业赛场的王玉龙则在完成一场梦想的传递,“第一场比赛我首发出战,女儿是我的牵手球童,她今年10岁了,从来没见过我踢球。这一次她很惊讶,说‘爸爸你原来是守门员啊’,那一刻内心是相当激动的,我也希望把对足球的热爱继续传递下去。”

球迷间的嬉笑怒骂,球队间的针锋相对,球员们的奋斗与交流……这一切,在苏超赛场上完成了一次和谐的共生。故事还在继续,徐州队将在13日离开潍坊,开始新的征程。

”苏超”未来还有怎样的精彩?这个基层足球赛事将会有怎样新的剧情?让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侯超 编辑:李夫杰 校对:王菲 摄影: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