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焦点:国家卫健委: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会诊率纳入核心监测指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按照《关于加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23号),根据国家监测指标数据,我委对二级公立医院(不含中医)开展了监测分析,现将2022年、2023年分析情况予以通报(详见附件1、2)。请对照通报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工作要求。
一、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持续开展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工作,结合绩效监测发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查找和破解当地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中的难题。推进体系整合化,加强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合作,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更好地引导二级公立医院发挥作用。
二、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二级公立医院延伸。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下沉。按照“统筹布局、分区包片”的原则,组织城市三级医院支援县级医院,选派管理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驻守指导,进一步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确保群众更加便捷地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三、加强内部管理能力,提升数据质量。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推动二级医院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要完善内部控制,围绕绩效监测指标常见的数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升填报数据质量,加强病案首页上传和数据填报质控工作。
附件:1.2022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
2.2023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5年5月21日
2023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
一、基本情况
2023年度,全国共3607家二级公立医院(不含中医)参加绩效监测。其中,综合医院2976家,专科医院631家(见图1)。与2022年相比,新增医院100家,因合并、降级、升级、撤销等原因退出监测的医院126家。
图1 2023年度参加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医院情况
监测分析显示,通过连续5年的引导,二级公立医院公益性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医疗技术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持续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国家监测分析情况
(一)公益性运行机制不断健全。
一是收入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32.0%,较2022年增长1.0个百分点,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收入占比均较2022年呈下降趋势(见图2)。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23.1%,较2022年下降4.7个百分点。
图2 2021-2023年度二级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变化情况
二是药物配备使用更加合理。2023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52.6%,较2022年增长0.4个百分点;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使用占比(56.0%)和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占比(60.5%),分别较2022年增长0.6、2.4个百分点(见图3)。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和完成比例分别为75.5%、93.3%,较2022年分别增长25.5、1.7个百分点。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集采药品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图3 2021-2023年度二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采购及使用情况
三是医院人员经费占比逐步提高。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人员经费较2022年增长5.4%,人员经费占比提高至42.5%,较2022年增长0.8个百分点(见图4)。
图4 2021-2023年度二级公立医院人员经费占比情况
(二)临床诊疗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临床诊疗能力显著提高。2023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三级手术占比分别为15.2%和41.8%,较2022年分别增长0.5、2.8个百分点。近3年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三级手术占比呈逐年递增趋势(见图5)。2023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平均住院日8.9天,较2022年减少0.4天,福建、江西、山东等9个省份的平均住院日低于8天。
图5 2021-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手术开展情况
二是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2023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为0.00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5.4,64.0%的二级公立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符合国家要求。省级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合格率中位数分别为95.7%、96.4%,较2022年提升2.0、2.3个百分点(见图6)。全国93.4%的二级公立医院参加了所在省份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上海、浙江、海南等省份二级公立医院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的参加率和合格率位于全国前列。
图6 2021-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情况
(三)持续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注册执业(助理)医师总量达到52.7万人,较2022年增长0.5%,其中麻醉、重症、病理、中医、感染性疾病科在岗医师数,较2022年分别增长3.8%、26.4%、5.8%、1.5%、4.9%。二是人才培养经费投入逐年增长。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为22.7亿元,较2022年增长21.7%;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0.3%)较2022年增长0.1个百分点。三是信息化支撑作用不断强化。近3年,二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逐年提高,2023年电子病历参评率为88.9%。全国71.4%的二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3级及以上,基本满足部门间数据交换、初步医疗决策支持的要求,其中达到4级及以上的二级公立医院占19.9%,实现全院信息共享。
(四)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2023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1.2、92.6分,较2022年分别提升4.6、2.1分。门诊患者在挂号体验、环境与标识等维度满意度显著提升,住院患者在饭菜质量、出入院手续及信息等维度满意度提升较大。医务人员满意度79.1分,较2022年提升1.9分,其中浙江、福建、山东、四川、兵团位居前列。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医护比为1∶1.5,护士配备较2022年有所降低,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医护比总体达到1∶2)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中青海(1∶1)护士配备情况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儿科医师占比5.7%,较2022年下降0.2个百分点(见图7),儿科医师短缺的情况仍然存在。西藏的麻醉医师占比(1.3%)、感染性疾病科医师占比(0.1%)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1.4%)。
图7 2021-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儿科医师占比情况
(二)医院内部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目前仍有约38.2%的二级公立综合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过40.0,主要集中在河北、山西、陕西等省份。二是信息化支撑能力不足。2023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平均水平为2.9级,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3级)仍存在差距。其中,有135家二级公立医院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医院运行相关工作基本处于手工记录阶段。
赵宁药师在人民日报社谈药学服务📹
抗菌药物政策专区
2023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
2022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摘要
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2020
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2021
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2022
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2023
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2024上
CHINET 2024年全年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202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报告
2021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宣传材料
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
北京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3
北京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1
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1
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4
广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4
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4
天津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1
山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1
河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1
甘肃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1
湖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1
湖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1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集中带量采购管理专家共识
全国772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集中度和相似度分析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扣分原则
国家卫健委:进一步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遏制耐药工作
国家卫健委: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会诊率纳入核心监测指标
京津冀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4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指导意见发布
抗菌药物使用率!国家卫健委发布感染性疾病等4个专业新版医疗质控指标
药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