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彻底失控,白宫挥军镇压:一场“搜人”行动如何引爆美国内战式危机?

2025年6月6日,洛杉矶,一场针对非法移民的联邦执法行动本应如过去无数次一般悄然落幕,却在街头骤变成火光四起的动荡现场。48小时内,警棍、催泪弹、装甲车与愤怒的人潮交织成一幅极具美国特色的“都市战争”图景。而站在这场风暴中心的,是两个彼此誓不妥协的权力人物——特朗普与纽森。

联邦“搜人”引爆街头混战:移民问题撕裂洛城

图片

骚乱的导火索发生在6月6日清晨,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在洛杉矶多个社区展开大规模搜捕。至少七个目标地点被突袭,包括南洛杉矶的工厂区和商业中心,共计44人被拘留。然而,这场“精准打击”很快触发民愤。
当晚,逾500名抗议者在市中心聚集,举着“ICE滚出洛杉矶”的横幅试图冲击联邦拘留所,与洛杉矶警察对峙升级为肢体冲突,警方动用橡皮子弹与催泪瓦斯,街头砖石乱飞,一度失控。

骚乱迅速扩散至洛杉矶县南部的派拉蒙市——该地是拉美裔移民的聚居地,情绪尤为激烈。超过百名荷枪实弹的联邦执法人员与数百名抗议者爆发正面冲突,震爆弹、烟雾弹和石块齐飞,恍若前线战区。加州州议员何塞·路易斯·索拉切亲赴现场直播,自己亦在催泪瓦斯中中弹落泪。他直言:“这是恐慌,不是执法。”

白宫动用国民警卫队,“军政冲突”进入公开阶段

图片

6月7日,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称,洛杉矶之乱“是放任违法的结果”,特朗普随即下令部署2000名国民警卫队。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公开发出警告:“针对联邦设施的暴力行为不可容忍。”他宣布,国民警卫队将立刻进驻洛杉矶,如有需要,将动用现役海军陆战队,彭德尔顿基地士兵已进入“高度戒备”。

这一决定如重锤落地,引爆党争战线。加州州长纽森愤怒回应,称这一决定“是蓄意激化”,是“在煽动联邦对本土公民的武装镇压”。洛杉矶女市长巴斯同样表示愤怒,谴责联邦擅自进城行动为“破坏地方主权”,并坚称洛杉矶不会容忍此类“外来干涉”。

特朗普则毫不让步。他在自创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写道:“如果纽森与巴斯不能履职——而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办不到——联邦政府将介入解决骚乱与掠夺。”言辞之冷酷,仿佛早已准备好在国土内开出“战时行政令”。

冰山之下的国家裂缝:执法权的争夺战

图片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将移民问题军事化。自1月20日就职以来,他便宣布美国南部边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声称要遣返“数以百万计”非法移民,并签署多项行政令,要求联邦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加强搜捕。而洛杉矶,作为加州最为自由派的城市,在民主党治理下素来推崇“庇护城市”政策,联邦与地方的裂痕早已深植。

移民与海关执法局代理局长莱昂斯在7日发表声明,怒批市长巴斯“支持骚乱与违法”,坚称“执法不能因政治而妥协”。

此言一出,如同往火堆撒盐。加州方面强烈反弹,指控联邦动用暴力手段干预地方事务,破坏宪政体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洛杉矶县治安官办公室也公开划清界限,称并未参与联邦执法,但已宣布集会为“非法”,将“按需驱散”。

民主之争?联邦之怒?“内战幻象”再度笼罩美国

这场从移民执法引发的暴力风暴,实质上是美国联邦制的再一次撕裂现场。在特朗普的逻辑中,地方政府若无法控制局势,中央政府便可直接出手,这种“执行式联邦主义”早在其第一任期便屡见不鲜。而民主党所主政的州政府,面对“动用军力干预民政”的操作,则视之为独裁边缘的危险征兆。

此次动用国民警卫队,乃至扬言部署海军陆战队,意味着白宫已将城市骚乱视作“国家安全事件”,而非地方治安问题。如此升温的回应背后,不仅是选战前的强硬人设,也暗含着特朗普对州权制衡的蔑视。

而这正是美国当下最大的问题——宪政框架本应避免的“中央干预地方”模式,已在现实政治中变得习以为常,甚至不再被视为越界,而被当作政治斗争的合法手段。

结语:洛杉矶的火光,也许不是终点,而是预演

联邦与地方的冲突早已超出单一事件范畴。无论是街头的催泪瓦斯,还是特朗普社交平台上的字字铿锵,背后都是制度旧架构在新权力意志面前逐渐失控的写照。
洛杉矶的这场乱局,不是孤例,而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一部逐渐崩塌的联邦剧本,一个即将失去共识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