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越喊和平,战争就越烧得猛?俄副外长揭底:打不打,泽连斯基根本说了不算

2025年6月7日,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公开指责,一些欧洲主要国家正在成为乌克兰和平的最大障碍,欧盟与北约持续鼓励基辅发动攻击、提供军援,并通过情报战和虚假信息扰乱谈判。

图片

而在6月4日,乌克兰联络会议中,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均表示将继续为乌克兰提供援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提出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前实现停火的提议。

问题随之而来:当谈判窗口日益关闭,欧洲究竟是在寻求和平,还是在延长战争?

从2022年至今,欧洲多次宣称“支持和平”,但具体行动屡屡将冲突推向更深层。2024年底,泽连斯基签署总统令,禁止与普京政府进行任何直接谈判。

2025年6月4日,泽连斯基在基辅提出,在与普京会谈前应先实现停火,并呼吁国际社会斡旋促成。

这一立场本身已较前松动,但谈判窗口依旧受限于西方军事援助与战争态势的牵制。

图片

另外,德国近期的援乌升级行动令局势进一步复杂。5月28日,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梅尔茨与泽连斯基会晤时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总额达5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并启动联合生产远程导弹的计划。

所谓“和平”,在行动层面早已让位于实质性的军事干预。

西方国家反复强调“由乌克兰自己决定是否谈判”,但基辅的财政与军事体系高度依赖外部输血,自主性早已流于形式。2024年,乌克兰国防支出约1000亿美元,其中美国援助350亿美元,欧洲援助250亿美元。军事指令链条依赖北约协调机制,基辅根本无法在没有西方首肯的情况下自行决定停火或和谈。

俄罗斯此次并未如以往般指责美国“主导战争”,而是聚焦欧洲。克里姆林宫正在尝试撬动欧洲内部潜在的战略分歧,特别是在德国和法国国内援乌政策饱受民意质疑、财政紧张的背景下,莫斯科此时制造裂口,或能达到削弱西方援乌共识的效果。

图片

军事层面,俄军近几周在哈尔科夫和苏梅方向稳步推进。俄罗斯正重新启用“广域压制+点状穿透”的战术,借助导弹与无人机削弱乌军纵深部署。乌军则因美援延迟与兵力短缺,正陷入持续吃紧状态。

在这种局势下,俄方强化军事压力的同时,也在话语体系中反守为攻。通过指控欧洲破坏和平,莫斯科试图在国际舆论场争取“全球南方”的认知优势,也为下一轮的“以战逼谈”设定舆论前提。

持续援乌已成为布鲁塞尔维系地缘影响力的手段。法国与德国试图通过援助体系重申欧洲战略主导权,但战争长期化带来的通胀、赤字、社会撕裂正在反噬欧洲自身。德国极右翼政党支持率上升,法国国内罢工频发,民意对乌克兰投入的耐心正在消耗。

俄方显然已看准这一点。副外长的表态,不只是外交立场的宣示,更是策略性地转移责任,提前将和平破裂的归因指向欧洲。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