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喝一杯奶,是很多朋友的早餐标配。但是你是否跟我一样,每次在超市冷柜前,看着牛奶旁边价格更高的羊奶,心里犯嘀咕:这羊奶到底有啥特别?和我们熟悉的牛奶相比,究竟藏着什么不一样的门道?羊奶和牛奶究竟哪种更好?接下来,菜卫卫给大家聊聊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就抛开那些玄乎的健康宣传,实实在在聊聊这两种奶真实差异。
第一个,外观质地不同
拿到一杯鲜羊奶和一杯鲜牛奶,最直观的差异是颜色!新鲜羊奶往往呈现出更饱满的乳白色,甚至带点淡淡的象牙黄调子。这可不是染色,是因为羊奶里天然含有的β-胡萝卜素(就是胡萝卜里那个好东西)含量更高,它是个天然“着色剂”。牛奶呢颜色相对更清透些,是大家最熟悉的那种乳白。
鲜牛奶放一会儿,上面会浮起一层厚厚的黄色油脂,那就是奶皮。羊奶放久了也不怎么分层,因为它的天然脂肪粒非常小,小到肉眼看不见,均匀分散在奶里,专业上这叫“天然均质化”。所以喝羊奶前不用摇匀瓶子。这种小脂肪粒也让羊奶喝起来感觉更顺滑,挂杯感更强。
第二个,味道不同
羊奶那股特别的“味儿”,有人爱得要命,觉得是醇厚“奶香”,有人闻着就皱眉。这股味道主要来自羊奶里几种叫短链脂肪酸(比如己酸、辛酸)的东西,它们天生味道冲、挥发快。牛奶里也有脂肪酸,但链子长,气味温和得多,是大家普遍能接受的清甜奶香。
牛奶的味道带着点青草气息,清甜适口,是公认的“大众款”。羊奶入口就有冲击力,那股独特、甚至带点野性的气息直接上头,紧接着就是更浓的乳脂感和明显的咸鲜底味,回味也更重更长。喜欢的觉得层次丰富,不习惯的真接受不了。好在现在很多羊奶产品工艺改进,通过脱膻技术,那股味儿已经淡了很多。
第三个,口感不同
羊奶因为脂肪粒超细小,入口感觉更轻盈、更顺滑,吞咽后嘴里残留感少。牛奶的乳脂感也足,但有时会觉得稍微“厚”那么一点点,特别是全脂牛奶。
很多人说喝羊奶“不胀肚”,从成分物理特性看,有点道理。羊奶脂肪粒小且均匀,蛋白质在胃里形成的凝块也更软更小。想象一下,羊奶在胃里可能形成细小的“豆腐花”,牛奶形成的凝块相对大些、结实些,像“豆干”。小块食物通常比大块的好消化点。所以不少人感觉喝完羊奶,胃里更“轻松”。不过这个体差异很大,不能打包票。
第四个,做法不同
煮牛奶最怕溢锅!稍微火大点,奶沫就扑出来,锅边还结一层奶皮。这是因为牛奶里的大脂肪粒和蛋白质遇热上浮。羊奶脂肪粒小,加热时比较“淡定”,不容易结厚奶皮,溢锅风险小点。煮奶粥或者单纯热奶喝,羊奶确实省心些。
做酸奶或者奶酪,情况就反过来了。牛奶蛋白质结构经过用乳酸菌发酵后,能形成光滑紧实的凝乳块。所以市面上的老酸奶能倒杯不洒,奶酪也容易成型。羊奶蛋白形成的凝乳块更软更脆弱,纯羊奶酸奶通常更稀更嫩,像嫩豆腐。做奶酪的话,传统羊奶奶酪(比如希腊菲达奶酪)风味独特浓郁,但产量比牛奶奶酪低很多。全球奶酪市场,羊奶奶酪连3%的份额都占不到,价格自然高。
第五个,烹饪不同
牛奶味道中性,清甜的奶香不抢食材风头。做奶油汤增加顺滑感,调咖喱缓和辛辣味,或者让蛋糕面包更柔软喷香,牛奶都拿手。咖啡拉花更是离不开牛奶的蛋白和脂肪打出的绵密奶泡。
羊奶有那股独特的浓郁和咸鲜底味,用羊奶煮粥,那份醇厚能提升米香。做羊奶冰淇淋,风味更集中,回味足。炖羊肉时加点羊奶,反而能压住膻味,让肉香更纯正。烘焙上,羊奶更适合做风味浓郁、口感湿润的点心,比如羊奶芝士蛋糕、羊奶磅蛋糕,它能增加成品的风味深度。
第六个,挑选小技巧
买牛奶: 看清是“巴氏杀菌”(冷藏的,更新鲜,风味好)还是“超高温灭菌”(UHT,常温存放,保质期长)。
选羊奶:注意是否有“脱膻工艺”,现在技术能让膻味轻很多。第一次尝试羊奶,可以从脱膻产品入手,或者先试试羊奶酸奶、羊奶酪。加热羊奶温度别太高(70-75°C足够),太高影响风味,开封后都尽快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