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3.5亿元的重点工程,建成两年却尘封闲置,计划中的“产业地标”沦为“展品仓库”,“重点工程”变成“烫手山芋”。前不久有网友反映,称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个投资3.5亿元的汽车博物馆建成已经两年多了,但就是迟迟不开馆。
央视的报道,揭开了这背后的种种荒唐。其实这个博物馆展陈部分2023年6月就验收了,但是基建部分的消防验收却卡住了。而这个消防问题,其实在2021年施工时就发现了,结果无人理会,一直拖拖拖,拖到2024年10月才通过验收。
结果到这还不算完,还有个规划验收拖得更离谱,本来2022年就可以提交申请,结果拖到2025年才开会研究,这个手续依然没办完。
这么拖来拖去,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这座博物馆的展陈部分花了1亿多,却在这种闲置中一天天老化、损坏,很多设施已经无法启动。连博物馆的相关人士都说“再过一年基本上报废”,可以想见这会带来多么大的公共资金损失。
那么到底为什么这么能“拖”,或许和相关各方的“踢皮球”“躺平式”履职有关。博物馆的管理单位小蓝经投公司在验收问题上“不着急”“慢悠悠”;而本该负有监督之责的小蓝经开区管委会却只有口头催促、没有实质督导行动。各方就在这种“默契”之下,把问题拖到了今天。
讽刺的是,在媒体的追问中,小蓝经投公司表示,拖了两年多还没有办完的验收手续可以在两三周内全部完成。是的,就是这么离谱:只要有监督,只要加个急,原来短时间内都可以办完。
这也更能看出相关单位的拖延与麻木,非要监督的镜头伸到眼前,才能“动一动”。而更让人难言滋味的是:哪怕现在猛然“提速”,但损失已经不可挽回了。
公共经费经不起这么拖,对于这类问题当然不能疏于问责。《政府投资条例》第三十四条有规定,无正当理由不实施或者不按照建设工期实施已批准的政府投资项目,将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同时《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也规定,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浪费国家资财等违反法律涉嫌犯罪行为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这些都为追责提供了足够的依据,对于这种明晃晃浪费公共经费的问题,理当展现足够的纪律刚性。
此外,还让人深思的,则是这个博物馆从万众瞩目到无人过问的“命运跌落”。
2016年,南昌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小蓝汽车博物馆,并先后列入南昌县“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小蓝汽车博物馆是江西省首个汽车博物馆,可以说是自诞生之日起就在聚光灯下了。
但之后的事情走向,却显然不是这样,各方都对验收问题“并不着急”,任由它闲置。本该成为明星工程,却险些滑入烂尾的边缘。
这也应当给制度完善提供一些反思。工程的“规格”,不能只讲究上马时的宏大修辞,更重要的是施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制定翔实的监督细节,确保工程能够在“前后连贯”的框架内按时按质完成。这种上马时轰轰烈烈,建成后弃置不顾,既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会严重挫伤政府的公信力——百姓一比较前后的“态度反复”,会产生何种观感不言而喻。
对于这个博物馆,希望当地能够重视起来,尽快补齐手续、正常运营,尽可能地弥补损失;同时也希望这个案例能够成为一个警示,公共经费如此宝贵,经不起这么马虎、草率的浪费,如何勒紧制度约束,值得反思。
特约评论员 易之
上游评论投稿邮箱:sypl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