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伯克当选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引发国际争议,其长期对华强硬立场及争议言行,可能对联合国中立性构成挑战。
2025年6月3日,贝尔伯克以167票对7票击败德国前外交官施密德当选。此次投票因俄方质疑其资格,被迫从例行程序改为无记名投票。
施密德本为德国国内及国际公认的合适人选,但因党派交易(绿党以支持气候基金换取提名)成为政治牺牲品。俄罗斯方面贝尔伯克的当选表示强烈抗议,但是仍旧无法改变这一结局。
俄罗斯代表波利扬斯基指责称,贝尔伯克当选是“联合国的灾难”,批评她“偏见严重,无法胜任象征团结的职位”。
中国亦在投票前提出四项核心要求:服务全体会员国共同利益;践行多边主义;坚持协商共识;重视发展中国家关切。
联合国大会主席是非常重要的职务,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扮演多重角色,其核心职能既包含程序性主持,也涉及政治协调与象征性代表作用。
就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吧,比如咱们住在一个村里,村里现在风气不好,有个别先富起来的人,想要霸占村集体的资产,甚至还要抢别人的田地。
现在村长换届选举了,考虑的人选肯定第一要经验丰富,第二要尽量保持中立,在意识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偏见,第三不存在利益输送风险。
但是现在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显然就不符合这些要求。
第一贝尔伯克的政治能力堪忧,这是很多西方媒体都批评过的,她多次因为缺乏常识遭到批评。
比如说贝尔伯克要求普京“360度转变立场”,俄方讽刺她是“几何大师”)、混淆乌克兰地名、误称“欧洲有13亿人口”(实为8亿)等等。
并且贝尔伯克的祖父是纳粹军官,这也就罢了,但是她公开美化这段历史,与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和精神,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可能很多人更是对贝尔伯克恨得牙痒痒。这位德国政客过去一直以对华极端强硬著称,担任德外长期间推动对华技术封锁,包括华为5G和半导体领域都是劣迹斑斑,贝尔伯克还炒作涉台涉疆议题、鼓吹减少对华经济依赖等等。
最令人汗颜的一番言论是,2023年10月德国国会演讲中,贝尔伯克宣称“无法想象与中国同处一个星球”,甚至表示“愿移居外星避免与中国共存”,这一辱华言论被批严重破坏外交互信。
贝尔伯克的当选折射出西方国家在联合国体系内的影响力博弈,但其个人争议性与对华敌意已引发中俄等国的警惕。
中方划定的“四条红线”,可视为对其工作的核心监督框架,未来联合国大会能否维持公正性,将取决于她能否超越意识形态束缚,真正践行多边主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