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通话后,特朗普转变俄乌态度
美俄领导人6月4日通话的主要背景是普京酝酿对乌克兰发起新一轮反击,以报复后者动用无人机对俄的袭击。和普京通话1个多小时后,特朗普有意暂缓和平谈判,称应让俄乌双方“再打一阵子”。最重要的是,特朗普同意推迟出台针对俄罗斯的新制裁。
近期,在特朗普的授意下,为了施压俄罗斯回到谈判桌,美国参议员格雷厄姆等共和党参议员推动一项对俄制裁议案,拟对俄能源产品征收500%关税,并制裁与俄能源企业有交易的国家。该议案据称在国会两院获得压倒性支持。此前,特朗普对这项议案态度暧昧,并多次威胁可能对俄实施二级制裁;但在4日与普京通话后,他不再指责对方,还明确表示不会推动该议案通过。
从特朗普态度的转变来看,此次美俄元首通话无疑成为了俄乌和平进程的又一转折点。此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及多位欧洲领导人一直敦促特朗普对俄罗斯施压无条件停火,特朗普本人也多次扬言可能对俄实施制裁。然而通话之后,特朗普不仅放弃了制裁的想法,对普京誓言将回应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保持沉默,还将俄乌和谈进程搁置。
中美通话为贸易谈判“释疑”、“护航”
中美领导人6月5日的通话是特朗普再次执政以来双方首次通话。这一周以来,特朗普本人以及白宫多位官员都在呼吁中美进行通话,以推进双方经贸谈判进程。特朗普之所以请求和中方通话,主要原因是美方认为中方未能兑现日内瓦会谈的成果,比如未能履行放宽稀土出口,导致美国部分关键行业面临供应短缺。但中国外交部则强调,美方在日内瓦经贸会谈后,陆续新增出台多项对华歧视性限制措施,包括发布AI芯片出口管制指南、停止对华芯片设计软件(EDA)销售、宣布撤销中国留学生签证等。这些做法严重破坏日内瓦经贸会谈既有共识,严重损害中方正当权益。王毅外长3日在北京会见美国驻华大使庞德伟时也重申了这一点。
▲6月3日,王毅外长会见美国驻华大使庞德伟。
从特朗普公布的内容来看,双方经贸官员即将展开第二轮贸易谈判。从中方发布的中美元首通话内容来看,中方主要表达了以下几点立场:第一,中方“严肃认真”执行了日内瓦会晤达成的协议;第二,美方应撤销对中国实施的消极举措;第三,第二轮中美经贸谈判将尽快启动;第四,欢迎特朗普访华,中美应增进外交、经贸、军队、执法等各领域交流;第五,要求美方慎重处理台湾问题。
可以看出,双方通话达成了继续谈判、准备互访的共识,但也有不同的侧重。特朗普希望就中方稀土出口问题进行“释疑”,并称“现在应该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中方则借此表达己方立场,尤其就台湾问题继续和美方进一步沟通。在留学生议题上,中方新闻稿明确提到,美方欢迎中国留学生赴美学习。
在中美科技竞争持续升温之际,此次通话起到了及时止损的作用,修复了中美间的日内瓦共识,并为下一轮经贸谈判“护航”。美国《外交政策》评论认为,总体而言,双方发布的声明和通话纪要语气大多积极,其中包括互邀访问。尤其是特朗普,他称这是一通“非常好的电话”。不过,这些表态最终会否、以及如何转化为具体政策,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商务与经济事务资深顾问斯科特·肯尼迪则表示,这一互动反映出中国稀土战略的有效性。他指出,中国找到了真正奏效的“经济杠杆”,特朗普因此有各种理由将通话描绘成积极的进展。本周文章《中美达成阶段性协议符合长远逻辑》指出,从日内瓦会晤来看,中美阶段性缓和具有其偶然性,更体现了中美经贸关系的深层次必然性逻辑。
“反移民”重归外交政策优先位置
特朗普于4日签署旅行禁令,禁止来自12个国家的公民入境,并对另有7个国家的公民实施更严格的入境限制。这些国家多数位于非洲和中东地区,另包括老挝、缅甸两个东南亚国家,以及古巴、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这些国家大多政局不稳或与美国关系紧张,因此被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纳入旅行限制名单中。
同一天,美国白宫发表公告,禁止向即将就读哈佛大学的外国学生发放签证。特朗普还指示美国国务院“考虑撤销”哈佛在校学生的现有学术或交流签证。公告还特别提及哈佛大学从中国获取研究资金一事。
▲特朗普政府发布的旅行禁令截图。
特朗普政府的上述行动表明,“反移民”政策再次成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在政治层面,特朗普强硬的移民立场与右翼民粹主义高度契合,有助于稳固特朗普MAGA”运动的选民基础。该群体普遍认为,低技能移民不仅挤占了美国的公共资源,还拉低了本地工人的工资,甚至直接威胁到美国公民的就业机会。因此,特朗普推进更严厉的移民限制政策,能够有效动员其核心支持者,强化“美国优先”的政治叙事。
此外,旅行禁令所针对的国家中,既包括正与美国进行核谈判的伊朗,也涵盖了被特朗普施加高额“对等关税”的部分东南亚国家。而限制哈佛国际学生签证的举措,则是在人才领域对中国实施打压,意在遏制中国在高等教育与科技领域的发展潜力。总的来看,特朗普的“反移民”立场不仅是国内政治策略的延伸,也逐步渗透进其外交议程,成为塑造美国外交政策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周其他原创文章
《打压中国留学生折射特朗普政府深层焦虑》
《后美元世界正在形成》
《从“朝野大辩论”看美国AI政策重点》
《华尔街“三连杀”预示动荡时代将来临》
《斯蒂芬·罗奇:特朗普对华贸易政策难奏效》
《深海博弈:中美采矿战略与未来海洋治理》
其他
6月5日,德国总理默茨访问美国,与特朗普在白宫举行会面。双方讨论了俄乌战争、中东局势以及贸易政策等关键议题。默茨呼吁特朗普与德国和欧洲共同努力,结束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但特朗普表示,短期内结束俄乌冲突很困难。
6月5日,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庞德伟正积极向在华美企传递信心,释放出中美将继续保持经贸联系的信号。消息人士称,庞德伟大使在周四向美国商界团体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在寻求与中方合作的途径,并支持美国企业在华继续经营。
6月5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参议院拨款分委会听证会上表示,即使越南取消对所有美国产品的关税,美国也不会予以回报,因为越南将大量中国商品转口至美国。他同时暗示,如果越南停止将中国商品转口至美国,双方可能会有一些谈判的余地。
6月4日,美国司法部发布声明称,两名中国科学家被指控涉嫌将一种可能引发农作物病害的有毒真菌带入美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对此表示,不了解有关情况,中国政府一贯要求海外的中国公民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同时依法维护海外中国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
6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命令,自6月4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及其衍生制品的关税从25%提高至50%。此外,美国对英国钢铝征收的关税将维持在25%水平,以使双方在7月9日前达成新的关税协议。
6月3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华盛顿出席一场活动时,敦促印度从美国而非俄罗斯购买武器,并称印度加入金砖组织令美国不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