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包围到家门口,16国军舰集结波罗的海,俄罗斯:你们想试试红线?

图片

当地时间6月5日,北约在波罗的海启动代号为“波罗的海行动-2025”的年度联合军演。此次演习规模庞大,参与国家多达16个,涵盖陆海空多军兵种力量,总兵力达9000人,动用40多艘舰艇与25架军机。演练内容包括反潜、海上拦截、防空、水雷对抗、工程突击与空降作战,甚至包括无人系统与后送保障训练,几乎囊括了一场区域性战争所需的全部科目。

图片

表面上,北约方面宣称此举是“年度例行”,意在强化联盟协调作战能力。但不可忽视的是,这场军演的背景极其敏感:俄乌冲突仍在持续,欧洲安全局势高度紧张,芬兰和瑞典先后加入北约,令整个波罗的海地缘格局发生根本变化。如今,除俄罗斯之外,波罗的海周边几乎被北约力量完全包围,俄罗斯在该地区的战略空间被极度压缩。

图片

对此,俄罗斯方面迅速做出强烈回应。俄外交部副部长格鲁什科公开批评,北约的演习“极为挑衅”,实际上是以演训为幌子,在为对俄全面军事冲突“预做准备”。俄军也几乎同步启动了波罗的海舰队的实战演练,出动3000人、20余艘舰艇和70多套特种装备,向北约“针锋相对”,形成明显的军事对峙态势。

图片

近年来,北约不断突破“防御性”定位,在全球多个方向频繁进行扩张性军事活动。不但持续东扩至俄罗斯家门口,还将势力范围延伸至亚太地区,鼓动“亚太北约化”,加剧地缘安全焦虑。这种以意识形态划线、拉帮结派、激化矛盾的做法,显然不利于全球和平稳定。

图片

此次“波罗的海行动-2025”军演,正值多重敏感节点:其一,本月底北约峰会将在荷兰召开,势必讨论对俄强硬路线、军费增长机制等关键议题;其二,美国大选临近,“跨大西洋联盟”的稳定性存在不确定性。北约此时高调军演,既是向盟友展示“集体安全承诺”,也是向潜在对手释放强硬信号,甚至不排除借机向俄施压,为后续谈判增筹码。

图片

波罗的海,本是连接北欧与中东欧的重要海上通道,如今却愈发成为军事对抗前沿。北溪管道爆炸、跨国海底电缆异常、能源运输事故频发,背后折射的是安全结构极度脆弱、对抗思维不断强化的现实。而一旦局势失控,不仅仅是欧洲大陆,整个全球能源、航运与产业链安全都可能遭受连锁冲击。

图片

美国在本次军演中依旧扮演主导角色——不仅通过其第六舰队和欧洲-非洲海军司令部指挥全局,还在演习理念、战术整合和战略目标上深度介入。这与其近年来不断通过军演、军援、外交与认知战手段,在俄乌、中东乃至亚太问题上挑动矛盾的行为如出一辙。可以说,美国“离岸平衡”的地缘战略正在推动全球多个战略方向出现“热化”趋势。

图片

中国一贯主张尊重各国主权、安全关切与发展利益,反对以军事集团方式压迫他国正当安全空间。任何国家的安全,不能以牺牲他国安全为代价;任何地区的和平,也不应被地缘对抗逻辑所劫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