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以老舍《鼓书艺人》、艾青《我爱这土地》和穆旦《赞美》三则材料为背景,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
2.作文题体现了教考衔接,旨在考查考生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思想觉悟和爱国情感。
3.帅敏老师建议考生要精准抓住三则材料中“表达”与“困境”的矛盾张力,提炼出“困境中的表达是灵魂的抵抗与升华”这一富有思想深度的观点。
4.同时,考生应彰显作文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结合历史与现实,展现思辨能力。
5.最后,帅敏老师给出了高考作文的备考建议,包括提高教师备考站位、完善知识储备和提升思维品质等方面。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6月7日,随着2025年全国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的结束,作文题也随之出炉。在湖南省考生作答的全国新高考一卷中,作文题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
——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II)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对于这个作文题,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帅敏分析命题背景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025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艰苦卓绝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史无前例的灾难和刻骨铭心的耻辱。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极大地激发的全民族空前高涨的民族热情和高度聚合的民族向心力,展现了中华民族戮力同心,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
回到作文材料,《鼓书艺人》是老舍1948至1949年间于美国纽约写成的作品,本文讲述了鼓书艺人方宝庆一家的苦难经历,讲述了抗战风暴中老式艺人追求新生活的故事,呼唤新中国的到来。穆旦《赞美》是于1941年12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以“赞美”为题,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为全诗的抒情基调,在中华民族抵御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最艰苦的年代,唱出了一曲高昂的民族精神的赞歌,穆旦诗中那双“带血的手”渴望的拥抱,正是民族在血火洗礼后崛起的象征。艾青《我爱这土地》是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作者自喻为鸟,以“嘶哑的喉咙”歌唱破碎山河,其中饱含对土地的热爱。这嘶哑的歌唱与带血的拥抱,正是民族魂在炼狱熔炉中淬炼出的精金。无论是老舍《鼓书艺人》里的“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或是艾青描写的“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还是穆旦提到的“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三句材料都涉及表达与困境的关系,都展示了在艰难处境下依然坚持发声。主题应该是“困境中的表达”。内核是“国家认同、民族精神、文化自信”。
帅敏老师介绍,这个作文题体现了教考衔接。据介绍,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25页《观察社会现象,学写申论》第四段:“在现实的生活中,难题和困境是对人的挑战,人们正是在思考难题、化解困难的过程中发展了智慧、深化了思想。从琐碎的日常生活现象以及纷繁的社会信息中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是一个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选择性必修第二单元任务群“红色精神、革命传统 、英雄人物 、革命故事”。本任务群旨在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
那么,审题立意如何将主题深化和具象化?
帅敏老师认为,要探究困境中表达的价值和意义。在立意方面:为什么在困境中还要坚持?因为表达本身是抗争,是希望,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考生要精准抓住三则材料中“表达”与“困境”的矛盾张力,提炼出“困境中的表达是灵魂的抵抗与升华”这一富有思想深度的观点。
在关联方面:要注意避免偏题,比如只谈其中一个材料而忽略其他。必须找到三者的内在联系,确保审题准确。还要注意避免笼统,比如没有深入分析每个材料的具体精神,或者联系牵强。需要确保每个材料都被合理整合到主题中。将三个材料有机串联,而不是孤立分析。解决方案是找到“困境——表达——价值”这条主线,让每个材料对应不同层面的价值。同时,确保每个论点之间有递进,从个人到民族再到时代,层层深入。再次,考生应彰显作文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应结合历史与现实,展现思辨能力。避免泛泛而谈,要具体分析材料中的意象和情感。强调“翻腾”“嘶哑”“带血”背后的艰辛,以及沉默的危险性,突出“开口”“歌唱”“拥抱”的积极意义,将“沉默等于死亡,而发声才是生机”的思维张力无限放大,从而使文章走向深刻、精准、独特。
在选材方面:侧重中国语境,指向民族精神于绝境中的凝聚与奋起。抗战烽烟中,当卢沟桥的烽火点燃整个华夏大地,无数仁人志士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滇缅公路上昼夜奔驰的卡车长龙,太行山间游击健儿翻飞的草鞋,重庆防空洞里秉烛备课的教师,每个身影都在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云南西南联大的师生于警报声中弦歌不辍,他们笔下的文字是知识星火在铁蹄下的顽强存续,是民族脊梁在倾颓世界中的不折。正如冯友兰在《西南联大纪念碑文》中所言:“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始",这份共赴国难的集体意志,让四万万同胞熔铸成坚不可摧的精神共同体。”
帅敏老师表示,总之,本作文题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能较好地考查考生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思想觉悟,能有效地引导广大考生和中学在校学生将品学兼优、德才兼备作为成才的主要目标,较好地贯彻了国家立德树人、以德选人的教育方针。
结合这个作文题,帅敏老师也给出了高考作文的备考建议:首先是教师要高瞻远瞩,提高备考站位。教师要引领学生观时代命题,熔铸家国情怀之魂;察思辨内核,深植核心素养之根;砺青春锋芒,淬炼品格修养之火。同时,作文训练不能完全参照上一年高考作文题或者今年的模考作文题,要深入调查学生作文情况,根据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体复习计划;要统筹好作文训练的主题、题型和能力点,力争全方位、广覆盖、多角度。切实提高作文训练效能。
帅敏老师还建议要具体而微,完善知识储备。高考写作必备知识备考要以题型训练为抓手,题型训练既要重视常规的新材料作文,又要重视读写结合型作文、观点思辨型漫画型作文,每种类型要配备高质量的标杆作文。高考作文备考还要重视素材库建设。要统整主题,围绕坚守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提升道德品质等主题,选编民族先贤、时代楷模等典型材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材料内涵,并在作文训练中灵活运用。
此外,帅敏老师认为考生要高屋建瓴,提升思维品质。《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学生要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要想写出真正的优秀作文,考生必须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彰显自己的思维水平,用科学思维指导考场作文写作。考生要开拓思辨的路径,切实探究问题,进行深入写作,凸显语文写作教学对于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潇湘晨报记者李楠 整理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cspxxcb;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