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克兰批准一项法案,允许 60 岁以上老人进入军队。这距离 2022 年通过允许女性进入战场的法案不过三年,接连的征兵政策调整,折射出乌军在前线面临的严峻兵力困境。在俄军高强度打击下,乌克兰征兵体系早已呈现捉襟见肘的态势。
曾经年轻人踊跃参军的场景不再,征兵办公室门前门可罗雀,这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正濒临枯竭。为缓解兵员短缺,乌克兰征兵政策不断突破下限,从征召女兵到启用监狱犯人,如今又将目光投向六旬老人,征兵范围如同越撒越密的网,透露出难掩的绝望。
这些被纳入征兵范围的老人,三十多年前正值壮年,经历过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的历史时刻。不少人曾在基辅独立广场为国家前途振臂高呼,憧憬着融入欧洲的未来,期待着晚年能安享岁月。
未曾想三十余年后,战火燃遍国土,当年的理想尚未实现,自己却可能成为战场后备力量。所谓 “自愿” 参军的条款,在当下的战乱局势中显得格外沉重。
案虽称让身体许可的老人签订一年合同、可能从事二线后勤或教官工作,且设有两个月试用期可终止合同,但在战事吃紧时,前线调配的命令下,这些 “自愿” 签署的协议究竟有多少自主空间,实在令人怀疑。
乌克兰能与俄罗斯抗衡至今,离不开西方盟友在武器、情报、顾问等方面的持续支援。但战争的本质是生命的消耗,武器装备可以源源不断输送,鲜活的生命却不可再生。
有消息称部分西方国家甚至建议进一步降低征兵年龄,这种将战争长期化的倾向,让乌克兰在依赖援助的同时陷入被动。当年轻人成为稀缺资源,孩童被视作底线,老年人似乎成了 “退而求其次” 的选择,这样的征兵逻辑令人不寒而栗。
征召六旬老人上战场,本质是在挖空国家人力资源的根基。年轻人本是国家建设的主力,老年人应是社会经验的传承者,如今青壮年或在战场、或已长眠、或流亡异国,连老年人都被动员,国家未来的发展根基与社会基本运转将面临严峻挑战。